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施江南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臺北
生卒年/1902-1947
撰稿者/李昭容
鹿港人。祖父鴻模為前清秀才;父端呈,曾任彰化縣令李嘉棠之幕友,並從事食鹽專賣,母陳謹,育有4子,分別以江東、江西、江南、江北命名。兄江東、江西(以上另有傳)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他為醫學博士,弟江北為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的法學專家,一家四傑以他最負盛名。
施江南醫學博士畢業證書 (施優生提供)自幼聰慧好學,大正5年(1916)自鹿港公學校(今鹿港國小)畢業,大正7年入公學校實業科,大正8年正逢醫學校改制為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他考入該校就讀預科。大正13年本科畢業,旋即前往日本,進入日本醫學專門學校,編入四年級,翌年畢業,[註1]後進入京都帝國大學(今京都大學)醫學部專修內科,在松尾巖教授指導下,研究關於膽汁分泌及排泄控制之學。昭和5年(1930)8月,擔任市立京都病院囑託醫(特約醫師),同年9月通過論文考試,獲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昭和6年,被任命為京都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內科副手,同年4月返臺,擔任臺北醫學專門學校講師,兼任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紅十字會附屬醫院)囑託。[註2]與其師長杜聰明博士成為同事、鄰居並為摯友。昭和10年4月升任教授,同年7月離開教職,於臺北市建成町(今圓環附近)開設「四方醫院」,從事內科、小兒科診療,因院內配備X光機,患者求助多,為當時臺北市的知名診所。[註3]
專注醫治病患之餘,他致力普及大眾衛生教育,於廣播電臺擔任衛生教育講座,藉以宣揚衛生知識,以期改善全民衛生。又鑑於總督府對臺人採取教育差別政策,為鼓勵臺人研究科學之風,而與杜聰明、朱江淮、王超英、楊慶豐等留日研習醫學及理工界名人共同創立「臺灣理工學會」,勉勵後輩進修科學,互相切磋專門知識,並聯絡感情團結臺人,不致受日人歧視。[註4]
由於他在醫學上的成就及社會名望,日本當局亟思拉攏,昭和15年(1940)被遴選擔任臺北州會議員,翌年被迫擔任「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參事,昭和17年擔任「臺灣奉公醫師團」本部理事。當時日人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百般利誘脅迫臺人改換日姓,他始終堅拒改名換姓,並憤而辭退奉公會職務。
戰後,日本投降之初,為歡迎陳儀的飛機抵達松山機場,他購買彩球分與民眾,飄揚空中;又為鼓勵大家學習國語,特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守禮到家中教學國語,並自費於大稻埕開設國語訓練班,集資修復被美軍轟炸的臺灣總督府。同時,積極參與各項公眾服務工作,臺灣理工學會於戰後改名「臺灣省科學振興會」,成為戰後第一個人民團體,他繼杜聰明之後出任該會主席;此外,出任臺北市醫師公會副會長、臺北第一女中家長會會長,又參加蔣渭川成立的「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並任理事,督促行政長官公署啟用臺灣人才。[註5]
施江南 及妻陳焦桐 (施優生提供)他付出諸多心力及金錢,以協助被日軍徵調作戰之海外臺籍兵返鄉與復業。因得知臺籍兵於南洋的窘狀,或瀕臨飢餓邊緣,或身受創傷、染患瘟疫等,遂與新生報社總經理阮朝日捐賣自家土地,又與律師李瑞漢、新生報編輯吳金鍊等人組織「臺灣海外青年復員促進委員會」,於民國35年(1946)夏天,將海外臺籍兵接回基隆港,轉送臺大醫院救治,復於大橋國小開設專業訓練課程,訓練其技能,並聘請教師在晚間教授國語。他針對海外臺籍兵遣返問題常提出建議,批評臺胞流落海外,理念與當道者不合,故得罪當道;加上「迎婦產科事件」,他為日籍醫師迎諧作證,認定病患死因為當時人力不可抗拒,迎諧應為無罪之判決,並裁定毋須民事賠償,此為他於二二八事件受難之導火線。[註6]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因全身蕁麻疹在家養病,後被邀請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非其中要角,也無任何激烈言行。杜聰明曾勸其離開臺北市,返回鹿港,但他個性耿直、正大光明,認為不用避風頭,卻於3月11日晚上8點左右,被5、6名軍人強行押走,從此一去不返,與王添灯、宋斐如等人同遭整肅,被捕遇害。
妻陳焦桐,畢業於臺南第二高女(今臺南女中),昭和6年(1931)兩人結縭,育有玲玉、淑娟、郁芬、安雅、雅美5女;在江南遇害後,她請江南好友陳逸松至南京參加1947年5月20日第四屆國民參政會時,面交陳請書給蔣介石;6月時,她又向臺灣省參議會陳請,徹查施江南失蹤案,但皆無所果。[註7]之後她經過苦讀,以第一名成績取得藥劑生資格,於臺北寧波西街開設西藥房,獨立撫養女兒。其女深以父親熱心醫療及服務臺灣社會的精神為典範,投身醫界頗有成就。民國96年(2007),施家後代為紀念先祖,將祖先靈骨遷入、集葬於鹿港海埔厝墓地,施江北之子施優生並設計「施府遷臺第一代至第四代祖遷臺紀念碑」及「第七代江南公二二八罹難紀念碑」,以誌祖先功績。[註8]
〔李昭容〕

[註1] 〈卒業證書竝修了證書授與(醫專)〉,《總督府府報》3229期,1924年5月9日。〈昭和十年四月至六月高等官進退原議〔1〕〉,《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0082冊27號,1935年4月~1935年6月。 。
[註2]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頁82;〈施江南〉,收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提供,《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履歷書》。
[註3]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頁181。
[註4] 施珍玉、施淑娟、施郁芬、施安雅、施雅美合撰,施優生(施江南姪)提供,〈施江南傳記〉(未刊稿)。
[註5] 施珍玉、施淑娟、施郁芬、施安雅、施雅美合撰,〈施江南傳記〉,未刊稿。
[註6] 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夫人於迎婦產科生產,因注射盤尼西林體質不合而不治死亡,主治日籍醫師迎諧因此以過失殺人罪嫌遭到羈押,後經臺北市參議員徐春卿等人保出,史宏熹乃提起刑事訴訟會,該案由臺北地方法院推事吳鴻麒承審,委請杜聰明鑑定,審判結果,迎婦產科勝訴,並裁定毋須民事賠償迎婦產科。
[註7] 陳宜中,《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5﹚,頁102;簡笙簧主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九)》(臺北縣:國史館,2002),頁351-360。
[註8] 施優生(施江南姪)口述,李昭容、張家榮訪問,2014年10月11日於臺中施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