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政治人物
傳主/張秉榮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和美 /和美
生卒年/1876-1949
撰稿者/顧雅文
張秉榮 ( 臺灣人士鑑 )和美大霞田人,又名祝南。[註1]父汝芸,為和美塾師;母葉裕娘。
自幼由其父親自督導,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幼時便熟習詩書。[註2]19歲時,至他地增廣見聞,然未及一年便回鄉克紹箕裘,回原書房繼承父志任塾師。日治以後,日人召他於彰化國語傳習所受訓,以在鄉梓推廣日語,但他憤不就職。迫於情勢,其後仍就讀臺北國語學校,並於明治33年(1900)畢業。[註3]
明治31年(1898)之後,從事地方稅務工作。最初受雇於臺中廳彰化辨務署勤務。明治34年9月彰化廳成立,又受雇為彰化廳稅務課雇員,由於工作認真、表現優異,時彰化廳廳長須田綱鑑添其月俸,並將他調任從事催收稅務,[註4]直至明治40年。[註5]
明治36年(1903)9月,日人舉辦第一次全臺臨時戶口調查,他兼任調查委員,參與戶口調查,因績效卓著而受頒獎狀。此後,調至庄行政事務練習所擔任通譯。明治44年3月,就任大霞田第二保保正、地方委員,後辭去練習所通譯之職,轉任新高製糖公司書記。大正4年(1915)10月,又任第二次全臺臨時戶口調查委員。[註6]
此後,歷任協議會員、方面委員(民生委員)等職。據載他頗具聲望,性格溫厚篤實,又博學多聞,兼擅漢學與國語(日語),故於大正9年(1920)10月受任為和美庄協議會員,不久又調為大霞田第二區總代表。[註7]昭和5年(1930)8月,辭去新高製糖公司書記職。後充任彰化水利組合評議員、農業基本調查員、和美庄方面委員,致力於地方事業。[註8]昭和9年,派任為和美庄助役(主秘),並兼任協議會副會長。翌年,與友人同組恒生信販購利組合,任常務理事。因用心辦理地方事務,獲總督府頒木杯一枚,且每年獲發獎金115日圓。後於昭和15年10月退休。[註9]
妻林換,育有5男1女。長男贊生,務農;次男其壽,曾任彰化區署民政課長,彰化縣政府民政局長任內退休;[註10]三男貽謀,和美鎮公所會計主任退休;四男銀河,早殤;五男沂滔,曾任農林廳農產科長、副廳長等職;長女讓,適和美葉萬居。[註11]
〔顧雅文〕

[註1] 臺灣新民報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1937),頁239。
[註2] 黃開基主修,《和美鎮志》(彰化:和美鎮志編纂委員會,1990),頁999-1000。
[註3] 臺灣新民報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版)》,頁239。
[註4]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和美鎮志》(彰化:和美鎮公所,2002),頁677。
[註5]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張秉榮〉,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2015年5月13日瀏覽。
[註6]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和美鎮志》,頁677。
[註7]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2),頁443。
[註8] 臺灣新民報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版)》,頁239。
[註9]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和美鎮志》,頁677。
[註10] 〈彰化杜市長卸任昨舉行移接典禮,由張其壽暫時兼代〉,《臺灣民聲日報》,1952年6月19日,4版。
[註11] 黃開基主修,《和美鎮志》,頁99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