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政治人物 |
---|---|
傳主/ | 賴通堯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彰化 /彰化 |
生卒年/ | 1906-1989 |
撰稿者/ | 李毓嵐/蘇瑞鏘 |
賴通堯
(二二八事件辭典
,頁
698
)彰化人。父天進,母蔡須甜。[註1] 早年畢業於彰化第一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日後曾赴日本求學,畢業於京北高等齒科醫學校。[註2] 日治時期熱中於政治社會運動,1920年代加入臺灣學生同志聯盟會,也曾參與臺灣文化協會。[註3]昭和5年(1930)12月,《新臺灣大眾時報》(月刊)創刊,這是新文協再度分裂後的機關刊物,政治基調為臺共極左路線,他擔任創刊時的發行人兼總編輯。[註4]翌年7月,臺灣共產黨員遭到日方大逮捕,該刊亦隨之停刊。[註5] 民國35年(1946)當選彰化市參議員,並任副議長。隔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他於3月1日在彰化市參議會正式提案:「(一)對臺北市參議會要求絕對支持,嚴懲兇手;(二)請臺北市參議會發表真相。」[註6]隔日,參加「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後卻名列二二八事件叛逆名冊,[註7]被指領導青年流氓活動,[註8]視其為暴動的附從者。[註9] 民國46年(1957)至53年間,連續擔任兩屆彰化市市長。[註10] 妻劉素蘭,育有2子1女,長子志清、次子志峰、長女慧英。 〔李毓嵐/蘇瑞鏘〕 | |
[註1] 賴和紀念館,〈賴和先生事蹟〉,http://km.moc.gov.tw/laihe/B2/b22.htm,2015年8月10日瀏覽。 [註2] 李筱峰,《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社,1993),頁329;蕭明治、黃秀政,〈賴通堯〉,收於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臺北:國史館、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8),頁698。 [註3] 蕭明治、黃秀政,〈賴通堯〉,頁698。 [註4]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頁206-208。 [註5] 林偉勝,〈《臺灣大眾時報》、《新臺灣大眾時報》〉,收於林礽乾等總編輯,《臺灣文化事典》(臺北:師大人文中心,2004),頁207。 [註6]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94),頁96。 [註7] 蕭明治、黃秀政,〈賴通堯〉,頁698-699。 [註8] 呂興忠,《彰化縣二二八事件口述歷史(上)》(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0),頁260。 [註9]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編制「二‧二八」事件各縣市暴動情形簡表(1947年3月)〉,收於陳興唐主編,《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冊)》(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頁209。 [註10]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編纂,《彰化市志》(彰化:彰化市公所,1997),頁8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