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陳貞元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田中 /田中
生卒年/?-1869
撰稿者/李毓嵐
田中央沙仔崙人(今田中沙崙里),為廩生。
咸豐6年(1856)應林圯埔(今南投竹山)陳慕周家族之聘擔任教師。[註1]不久,加入林圯埔當地的「郁郁社」。郁郁社為清代臺灣各地極為普遍的社學組織,大都依附於文昌祠內,會員藉由出資而享有權利,外人無法參與。其後,成立「謙謙社」,為創立之初的社長。咸豐11年與郁郁社教職陳希亮及當地士紳在林圯埔福德廟(頂福戶)前捐建聖蹟亭。[註2]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起,8月進入林圯埔,與林鳳池、陳上治、林克安等倡舉義旂抗之,其家屋被民軍所燬,並率莊丁助戰。[註3]事件後,重新在林圯埔作育英才,以水沙堂(即林圯埔文昌祠)做為講學的校舍。[註4]清末林圯埔地區的秀才,幾乎為他的學生,對於該地文風的啟迪,可謂居功厥偉。[註5]
娶妻周鑾,子為陳紹年(另有傳),秀才出身,蘭社成員,被譽為田中開發的奠基者。
〔李毓嵐〕

[註1] 林文龍,〈林圯埔文昌祠與水沙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107期,2013年2月27日,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107&AID=1494,2014年10月25日瀏覽。
[註2] 倪贊元編輯,《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頁160。
[註3] 倪贊元編輯,《雲林縣采訪冊》,頁165;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頁39-40。
[註4] 林文龍,〈林圯埔文昌祠與水沙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107期。
[註5] 林文龍,〈沙連興學的田中廩生陳貞元〉,《彰化文獻》11(2008.8),頁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