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鄭貽林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859-1927
撰稿者/李昭容
鄭貽林 ( 人文薈萃, 頁 262 )鹿港人,字登如,號紹堂。祖籍福建泉州,父鄭虎,母蘇益。
21歲渡臺至鹿港設教,定居於此。24歲參加癸未歲試,獲臺澎兵備道劉璈為主考官,取進彰化縣學。其後,因捐金賑恤,遂以增生援例授貢生。為人溫柔敦厚,禮讓謙恭,雖為秀才,但不爭名利,頗為閭里所推崇。[註1]
鄭貽林隸書對聯 ( 鹿港百家先賢書畫專輯 ,頁 2 01 )自少即好臨摹周秦漢魏碑帖,書法造詣頗高,尤以隸書見長,而風格受呂世宜影響,又參酌曹全碑,當時士商求書者甚多,與鹿港書法名家鄭鴻猷(另有傳)並稱。明治32年(1899),應聘擔任鹿港公學校漢文科教師。明治42年辭職,致力於研習隸書之法,一度至秀水益源家族任書房教師。[註2]自此,技藝精益求精,求書者更多,以私授隸書及漢文營生,足以維持生計。《臺灣日日新報》曾記載他至臺南、嘉義及臺北等地揮毫之盛況。[註3]大正9年(1920),日本文學家佐藤春夫受同鄉牙醫東熙市(於高雄開業)的慫恿,來臺遊歷散心,慕名至保留舊時臺灣面貌及濃厚古風的鹿港,回日本後發表〈殖民地の旅〉,即提及見到專事個人書畫的鄭貽林。[註4]
又能詩,曾加入鹿苑吟社,亦為大冶吟社的顧問。[註5]能篆刻,喜栽花,署其書齋曰「書草堂」。霧峰詩家林朝崧(痴仙)讚譽他「板橋書法兼工隸,秋水才華並善詩」。昭和2年(1927)過世,享壽69歲。
妻黃謹,長男啟中早逝,後收啟恕與鄭氏抱治為子嗣。
〔李昭容〕

[註1] 吳文星,《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2000),頁49。
[註2] 吳文星撰貽林於大正3年(1914)離職,但岩元義盛編,《鹿港公學校創立四十週年紀念》職員一覽表載離職時間為明治42年(1909)4月9日,其戶政資料亦顯示明治43年已至馬興陳家為書房教師。
[註3] 〈書家來遊〉,《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6月14日,6版;〈書家來嘉〉,《臺灣日日新報》,1916年11月26日,6版。
[註4] 河原功,〈佐藤春夫「殖民地の旅」の真相〉,收於《台灣新文學運動の展開—日本文學との接點》(東京:研文,1997),頁17-18。
[註5] 施懿琳,〈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6),頁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