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梅鑑霧 Campbell Naismith Moody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蘇格蘭 /蘇格蘭
生卒年/1865-1940
撰稿者/顧雅文
亦譯為梅監霧 梅鑑霧 ( 臺灣教會公報 2498 , 頁 13 )、梅鋻霧。蘇格蘭人,曾以彰化為據點進行佈道工作。出生於蘇格蘭拉納克郡(Lanarkshire),祖父為行政官員,素以為窮人爭取權益著名。父親是基層律師事務所書記,母親出身漢米爾頓(Hamilton)望族;有二姊、一兄、一弟。
1880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文學院,四年後完成學業,並獲得古典學和哲學的榮譽獎。1884年起在自由教會學院(Free Church College)研讀神學,後因成績優異,獲得史蒂文生獎學金至德國訪問,並在波昂做短期進修。1888年從自由教會學院畢業,1890年起開始在佈道所工作,展開傳教士生涯。1891年與朋友參加喀斯維克大營會(Keswick Convention),受到很大鼓舞,於是向長老教會提出申請,派任臺灣。[註1]
明治28年(1895)10月,他與同樣受派到臺灣的蘭大衛醫生(另有傳)、廉德烈牧師(A. B. Nielson)從英國出發,12月抵達臺灣安平港。在預備前往宣教區期間,先向漢學者林燕臣學習臺語,計畫在中部地區從事醫療和傳道工作。明治29年11月,開始以彰化為主要據點進行宣教工作。隔年1月,得到日本政府許可,他與蘭大衛搬進彰化北門附近的新家;春天之後,開始在鹿港租房設點佈道,是他設立的第一間教會。[註2]4月起,在大社展開醫療宣教工作,並開辦診所,此也在彰化、臺中、大社、西螺、南投、埔里等地佈道。後雖因健康問題,於明治34年9月短暫離開臺灣轉赴新加坡,但因掛念臺灣,明治35年8月9日再度回到彰化,繼續開拓大社、豐原、埔里一帶的教會工作,並且於隔年5至8月間,會同蘭大衛回大社繼續進行醫療傳道。明治37年,開始帶領臺灣傳道者研讀哥林多書信,他認為臺灣的宣教處境,與保羅所面對的異教世界有相近之處。[註3]
明治41年(1908),與格拉斯哥著名神學牧師威廉芬德烈(Rev. William Findlay)之女瑪格麗特(Margaret Rintoul Findlay)結婚,並於該年3月偕同新婚妻子回到彰化。其妻來臺後積極學習臺語,年底時因感染嚴重肺病,必須到澳洲調養身體,夫婦兩人遂暫別臺灣,大正3年(1914)再次返回彰化工作,惜其妻於大正4年11月辭世。大正10年他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護士洪伯祺(Margaret Christian Arthur)結識,兩人於該年11月29日完婚,由巴克禮牧師證婚。大正11年底,受派至臺南神學院接替宋忠堅牧師的教學工作。大正13年,因熱病發作身體日漸衰弱,只好離開臺灣,返回英國療養。
他佈道的足跡遍布臺灣中部各鄉鎮,為吸引臺灣人注意,先是打鑼,後來改用吹號,並在白天點上油燈,大聲喊著「上帝滂睍仔」,許多人聞聲而放下手邊工作,前來聆聽外國人說臺灣話。他對身外之物不甚重視,衣履破爛也不在意,對建教堂卻全力奉獻;彰化建堂時奉獻4,500圓,臺中建堂時奉獻1,000餘圓,南投建堂時奉獻1,200圓,其他如清水、草屯、二水、溪湖、屏東、斗六等地的建堂,皆參與其中。當時教會流行一句話:「無錢起教會,當找梅牧師。」[註4]由於將畢生積蓄奉獻給臺灣教會,導致大正13年(1924)因熱病告老返鄉而回英國時,身上的錢還不足以支付旅費。
除了專心佈道,也致力於寫作,在臺期間撰著《異教徒的心》(The Heathen Heart),是他的宣教心得,也出版用羅馬字寫作的《佈道論》,又出版《早期改教者的心思》(The Mind of the Early Converts),同時出版羅馬字印行的《古早的教會》(Ko-Cha e Kau-Hoe)。回英國後,仍陸續出版《耶穌的目的》(The Purpose of Jesus)、《國王的客人》(The King's Guest)、《為我們且在我們當中的基督》(Christ for Us and in Us)、《教會的童年》(The Childhood of the Church)等書。1928年,更因《早期改教者的心思》一書,獲母校格拉斯哥大學頒授神學博士學位。1931年因健康關係,獲英國母會允准退休。[註5]為紀念他在臺灣的傳教事工,蘭大衛紀念教會提議設立「梅鑑霧紀念教會」,於民國84年(1995)正式設會。[註6]
〔顧雅文〕

[註1] 鄭仰恩,〈英國乞丐?臺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新使者雜誌》60(2000.10),頁22-27。
[註2] 〈梅鑑霧〉,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網站,http://www2.cch.org.tw/history,2014年5月31日瀏覽。
[註3] 鄭仰恩,〈英國乞丐?臺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頁22-27。
[註4] 〈梅監霧〉,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中分會網站,http://www.pcttcp.org.tw/history/history.aspx,2014年5月31日瀏覽。
[註5] 鄭仰恩,〈英國乞丐?臺灣的保羅?—梅監霧牧師小傳〉,頁22-27。
[註6] 〈梅鋻霧紀念教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彰化中會網站,http://www.pctchp.org.tw/muikambu.htm,2014年5月31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