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歐陽錦華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924-2013
撰稿者/李毓嵐
鹿港人,別號織雲,父歐陽玩,母林選。[註1]薦任職考試及格,歷任臺北市商職教師、彰化國中主任、鹿港國中主任、監察院長秘書、彰化教育學院書法講師、書法研習會講師等職。[註2]
自小成長於書香世家,深植古文詩詞之基,乃以此為背景勤習書法,又拜於名儒許逸漁(另有傳)、朱啟南(另有傳)門下從習書藝,晨昏臨池,日夕耕硯,[註3]初學顏柳,奠定楷書基礎,繼及晉唐行草、漢隸、魏碑、篆書,逮至鄭板橋、何子貞,尤酷愛米南宮、王覺斯,無不精心臨摹,漸漸領略書藝之奧妙,[註4]即便後來已臻爐火純青之境,仍無一日不書、無一時不寫。[註5]
其書法筆勢雄勁,氣勢磅礡,各種書體皆擅長,由於平日飽讀詩書,行氣間自然流露書韻,其醞釀及情感,直接反映於作品上,非矯飾媚技者所能替代。其次,用墨流利而不俗豔,常見行雲流水之姿躍然於紙軸之間,削去銳利之氣,透出穩健氣息,呈現上乘藝境。[註6]作品多次入選臺、日各大書畫展,民國55年(1966)9月,獲大日本書藝院第二十七屆中、日文化交流書道展覽會「特選」。[註7]此外,獲全日本書道教育協會第九屆全國書道展覽會「讀賣新聞獎」、中華民國全國第一屆書畫展入選。民國72年舉辦「歐陽錦華書法慈善義賣展」,民國74年分別於彰化縣立文化中心、鹿港民俗文物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辦「歐陽錦華書法展」,翌年於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展出,民國76年於臺南市立圖書館展出,78年於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辦展覽,82年於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行「歐陽錦華書法展」。[註8]
平日積極參與各種書法活動,曾任中國書法學會臺中支會常務監事、彰化縣美術學會理事、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監事等職,亦是金鵝獎書法比賽、臺灣區文化杯書法比賽、彰化縣與臺中縣國語文書法比賽之評審。[註9]民國94年(2005)鹿港鎮公所、鹿港老街發展促進會於端午節舉辦「徵對求聯吟古蹟,逐波競渡弔屈原」活動,他也擔任評審。[註10]
著有《小學書法練習帖》、《歐陽大小楷金璧》、《歐陽書前後赤壁賦小楷》等書,[註11]民國84年(1995)彰化縣立文化中心舉辦「歐陽錦華書法展」,會後出版《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此外,所書之匾額、對聯常見於鹿港各大寺廟與公司行號,「阿振肉包店」之招牌即由他書寫。[註12]
妻丁免英,長子永安、次子永泰、三子永曜、四子永聰、五子永言、六子永健。
〔李毓嵐〕

[註1] 彰化縣政府民政處戶籍資料查詢。
[註2] 〈歐陽錦華簡歷〉,林良蓮執行編輯,《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頁6。
[註3] 阮剛猛,〈筆到之處如奔駿墨行之跡似龍飛—觀歐陽錦華先生書藝感〉,林良蓮執行編輯,《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3。
[註4] 〈自序〉,《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7。
[註5] 〈提筆行天地.俯仰皆是書〉,《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5。
[註6] 阮剛猛,〈筆到之處如奔駿墨行之跡似龍飛—觀歐陽錦華先生書藝感〉,林良蓮執行編輯,《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3。
[註7] 〈中日書道展覽 我國得獎人 名單已寄到〉,《聯合報》,1966年9月9日,8版。
[註8] 〈歐陽錦華簡歷〉,林良蓮執行編輯,《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6。
[註9] 〈歐陽錦華簡歷〉,林良蓮執行編輯,《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6。
[註10] 〈鹿港對聯競賽 40人佳作 來稿600多件 沈琮勝一人就投200件〉,《聯合報》,2005年6月10日,C2版。
[註11] 〈歐陽錦華簡歷〉,林良蓮執行編輯,《歐陽錦華書法展專輯》,頁6。
[註12] 〈打造書法大道 鹿港美夢成真 書法家總動員 幫忙寫店招 中山路35店家響應 「阿振肉包」跑第一〉,《聯合報》,2005年12月6日,C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