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許逸漁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和美
生卒年/1887-1957
撰稿者/李昭容
許 逸漁 ( 許舜華提供 )鹿港人,本名嘉恩,字逸漁,號雅塤,以字行。祖籍福建浯江(今金門縣)後浦鄉,先祖經澎湖渡臺。父靜川,字玉珪,為邑庠生,以詩文翰墨是娛;母吳秀美,排行長男。
幼時聰穎好義,16歲學習於鹿港鴻儒洪棄生(另有傳)門下,於經、史、子、集多所涉獵,學識淵博,尤擅詩文。受恩師薰陶教化,故詩思空靈,才致宕越,凡詠物懷人,哀時感事,無不蘊蓄精微,情見乎詞。[註1]
明治44年(1911)梁啟超遊臺兩周,他與師洪棄生,及同社莊士哲、莊嵩、施家本(以上皆有傳)等應邀至霧峰與任公酬唱,表達憫世之憂。大正3年(1914)加入鹿江詩會,與鹿港文人唱和。大正10年,他以鹿江詩社為基礎,與施家本、丁寶濂(另有傳)、蔡子昭、陳子敏(另有傳)等人創立「大冶吟社」,取「冶英才於一爐」之意,會員多達60餘名,匯集當時鹿港詩壇精英。他擔任總幹事,運籌帷幄,對社務發展、文運與詩風推展,乃至全臺文化的影響極大。除了與鹿港詩社聲氣相通外,又與霧峰林幼春、臺中吳子渝、王竹修等人,時相唱酬往來。[註2]
許 逸漁 (左二)與 大冶吟社摯 友合影(許舜華提供)大正12年(1923)偕棄生次子洪炎秋(另有傳)至中國,自上海西行,遊名津要樞;隔年泛海至閩江,觀漳、泉、汀、邵諸州風物,記述於詩,回歸故里後,潛心著作。然而,祖先所遺田園已被日人徵收,充為機場、圳溝,損失匪淺,以致家道中落。儘管如此,大正15年洪炎秋至北京留學時,他仍提供盤纏相助;又摯友施家本抱病負債,亦為之作保,代償不少債務;凡親戚、朋友、佃農等貧苦無告者,時予賙濟恤助,可見其秉性仁義慈悲、特重師友之風義。對地方公益亦極為關懷,昭和10年(1935)為義濟會撰寫「敬義園紀念碑文」,以彰鄉賢之盛德善舉,現仍立於鹿港圖書館前的公園內。[註3]
昭和16年(1941)掌教和美道東書院,倡設「道東書院詩社」,並撰〈道東書院沿革敘〉一文,以明書院之經始。駐居泛愛醫院(許幼漁醫師家),設帳授徒,對當地文風的鼓吹和獎掖,貢獻甚大。民國34年(1945)9月,因白內障手術,用藥中輟,發炎潰瘍,遂告失明。後在家設塾施教,學生多為故舊戚友之子弟,分日夜兩班,宣教達十載之久,對鹿江文教之弘揚,裨益匪淺,著有《枕流草堂詩鈔》。
元配施水浮大正4年(1915)早逝,生有2子。長子乃文,入早稻田大學醫科攻讀,不意畢業前因急性肺炎病逝於日本;次子瑞徵,彰化商校畢業後,服務於街役場。大正8年續娶陳碧玉為繼室,生有5子。三子乃宣,曾任高雄農化廠總務課長;四子瑞麟,曾任鹿港鎮戶政事務所秘書、線西鄉戶政事務所主任;五子榮達,歷任北斗國中校長、私立精誠中學校長退休;六子漢卿(另有傳),擔任國中輔導主任、高職教務主任及臺北市老人大學教授;七子健夫,曾任苗栗農工校長、嘉義中學校長、鹿港高中及桃園高中校長。子孫多出教師及醫師,可謂一門俊秀。
〔李昭容〕

[註1] 許逸漁著,許榮達、許漢卿、許健夫編,《枕流草堂詩鈔》(彰化:天士昌印刷,1997),頁1-2。
[註2] 許逸漁著,許榮達、許漢卿、許健夫編,《枕流草堂詩鈔》,頁3;許漢卿,《勵志詩詞選集》(臺北:勵志吟社,2004),頁7。
[註3] 許逸漁著,許榮達、許漢卿、許健夫編,《枕流草堂詩鈔》,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