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黃耀南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埔心 /埔心
生卒年/1871-1934
撰稿者/李昭容
黃耀南 (臺灣列紳傳 , 頁 203 )埔心人,字紹周,幼名丙丁,號樸亭。祖籍廣東潮州府饒平縣烏洋鄉,先祖於乾隆年間來臺。父生華,母張松,以耕讀為生,興建及管理過八堡圳水利,並為地主,田產曾多達200餘甲。其為生華三子。[註1]
自幼賦性聰穎,軀幹強健,臂力過人。十餘歲受業於永靖街邱萃英(另有傳)啟蒙漢文,後又從師黃慶年,得馳馬步射之術,善長拳法、刀法、弓箭、騎馬等技藝。20歲參加臺灣巡撫部院兼提督學政辦的歲試,獲第2名,特選入泮為彰化縣學武生員。光緒19年(1893),癸巳恩科,他至福建參加鄉試,高中第30名「武舉人」,獲光緒皇帝頒賜華綵旗匾一面、金80大圓,敘命兵部侍郎,授以都司銜。[註2]後因臺灣割讓給日本,其宅旗杆座來不及建造,代表官階的旗幟亦無法豎立。但為光宗耀祖、紀念父德,中舉後仍與兄弟7人於埔心建立祠堂,以其父生華字「進益」定名,稱黃進益堂,另以祭祀公業黃進益名義購置田地6筆,收益供祭祀之用。
明治31年(1898)被臺灣總督府任命為員林辨務署第十三區庄長,明治33年任職彰化廳大埔心區區長,明治43年至大正8年(1919)出任臺中廳大埔心區區長,大正14年至昭和4年(1929)擔任坡心庄庄長,明治39年10月被授以紳章。[註3]執掌埔心地方政治長達20餘年,任內鋪路造橋、辦學校、興水利,為鄉里造福。
大正元年(1912)參與員林輕便鐵道會社的成立,該鐵道由鹿港經埔鹽大有、好修再經溪湖、埔心至員林,又可轉駁到田尾,他擔任該社取締役(董事),並投資500圓興建鐵道。[註4]大正5年與羅厝區長黃家守等人發起創立公學校,使埔心地區子弟能就近就學,得永靖公學校校長吉田作太郎鼎力相助,4月1日核准設立永靖公學校舊館分校(今埔心鄉舊館國小)。亦擔任彰化米商組合副組合長、八堡圳圳務委員。[註5]
除此之外,對於柑橘品種改良頗有貢獻,自中國帶回椪柑種子,研究栽培繁殖,並推廣到埔心全鄉及永靖、大村、員林,使「員林椪柑」聞名全臺。個人經營理財有道,明治38年(1905)擔任員林區米商組合正組合長,又與羅厝區庄長黃賢通成立大振公司,擔任總辦,放貸諸糖米營業商。[註6]
因其聲望,參與彰化諸多廟宇活動。光緒年間發動募捐,創立南瑤宮「聖四媽會」,會址即今埔心五湖宮;[註7]大正9年(1920)社頭清水巖重修,捐金100圓;大正15年丙寅秋月賜匾永靖永安宮匾額「鼎峙稱雄」,同年又與埔心地方人士於義民村倡建忠義廟及忠義公紀念碑,並自大正9年9月始擔任興賢書院第二任管理人。
妻巫草,長子褒忠(另有傳),曾任埔心庄長;二子獅保(另有傳),曾任埔心鄉長。故居目前保存完整,堂上仍高懸「武魁」匾額,廳前有他練武用具「大刀」、「石鎖」,而舉人原有之官服、字畫、祭祀的儀刀等器物,皆由後代子孫妥善保管。
〔李昭容〕

[註1] 巫仁和,〈埔心鄉末代武舉人黃耀南與黃氏家族〉,《彰化文獻》10(2007.12),頁194。
[註2] 賴熾昌纂修,《彰化縣志稿.卷十人物志》(彰化:彰化縣文獻委員會,1961),頁17。
[註3]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頁203。
[註4] 〈臺中通信/輕鐵役員〉,《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11月21日,3版;〈輕鐵之利〉,《臺灣日日新報》,1917年3月28日,6版。
[註5] 臺南新報社編,《南部臺灣绅士錄》(臺南:臺南新報社,1907),頁365。
[註6] 〈大振公司之設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7月18日,4版;〈組合計置〉,《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7月22日,6版。
[註7] 羅啟宏等編纂,《彰化南瑤宮志》(彰化:彰化市公所,1997),頁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