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邱萃英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永靖 /永靖
生卒年/1825-?
撰稿者/李昭容
永靖人,本名元集,字師杏、拔卿,號陶菴,官章萃英。祖籍廣東饒平縣水口社西山壩,乾隆21年(1756),祖父華循隨母親渡海來臺投靠母外家,初居彰化縣深坑子塗庫等處,後移居東螺保三十張犁庄(今田尾鄉),至其父國才,移居武西保苦苓腳(今田尾鄉瑚璉村)。[註1]
咸豐5年(1855),與堂兄弟元發、名揚至福州應試,咸豐6年成為臺灣府學廩膳生。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在彰化起事,隔年兵敗自斗六逃至永靖一帶,他因勸降戴潮春有功,獲賜「五品藍翎、候選訓導」。光緒2年(1876)考取臺灣府學歲貢生,獲頒「明經」匾。清代科舉實施廩保,秀才欲考舉人時須有廩生以上當保證人,永靖地區秀才常受其教誨,故獲贈「萬世師表」匾。[註2]
他重視宗族子弟與鄉里後輩的教育,於住家「忠實第」旁興建設立私塾,親自教授漢學,並延請儒者,如廣東名儒邱耀榮、後創設興賢書院的邱海授課,因此其教學處被稱為「學仔底」或「老師府」。埔心武舉人黃耀南(另有傳)、員林秀才江登甲,以及進士丘逢甲曾至此求學。
同治8年(1869)參加臺南府秀才考試時,與徐虎泉、劉春霆、蕭景仁等人見到當地供奉倉頡聖人神牌,為表尊聖重賢,故於隔年創設「謙謙社」,立「倉頡聖人香座」於興賢書院;亦為供奉韓愈之「復韓社」及文社「仰眉社」首事。[註3]興賢書院在邱海辭世後,因無人講學、屋宇不修而日漸沒落,於光緒7年(1881),與鄰近五街庄士紳蕭貞吉陳有光(以上另有傳)、賴萬青、江登甲等人發起募款,共得金3千元改建書院,他並出任院長重開講堂,賡續前賢文風。[註4]
除此之外,投身於尋根追源、纂修族譜、興建宗祠,團結宗族力量甚大。咸豐年間赴福州應試時,曾回饒平謁祖,發現族譜有所疏漏,查無二十一世祖錦帆公(文丹)、郭氏媽、祿友公之記錄,遂請得祿友公神主,回臺奉祀,並增修《邱氏族譜》。[註5]咸豐9年(1859),集資建太始祖邱烋公大宗祠于永靖街,後因戴潮春事件被毀;光緒初年,集資遷建邱氏宗祠於永靖鄉瑚璉村現址;光緒14年(1888)親書「敦睦堂」,懸掛邱氏宗祠正殿;光緒19年宗祠正殿安座,將宗祠定位為跨縣性的丘(邱)姓聯合大宗祠。[註6]乙未割臺時,邱氏宗祠曾為中部抗日指揮中心,一度破敗不堪,民國76年(1987)由宗親聚資重修,民國95年邱氏宗祠正式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妻劉氏生4子,長子兆鰲,二子兆乾,三子兆熊,四子兆裕;與妾曾氏,育養子禮逢(另有傳),歷任永靖庄諸公職,戰後為永靖鄉鄉民代表、臺中縣參議員。[註7]
〔李昭容〕

[註1] 張瑞和,〈清末永靖士紳—歲貢邱萃英、例貢陳有光、監生魏尚瑩、武秀陳儀亭〉,《彰化文獻》13(2009.12),頁87。
[註2] 張瑞和,〈戴案立功的邱萃英〉,《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彰化:永靖鄉公所,1995),頁298。
[註3] 張瑞和,〈清末永靖士紳—歲貢邱萃英、例貢陳有光、監生魏尚瑩、武秀陳儀亭〉,《彰化文獻》13(2009.12),頁91-93。
[註4] 昭和年間,《臺中州寺廟台帳‧員林街‧興賢書院》,頁4。
[註5] 張瑞和,〈戴案立功的邱萃英〉,《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頁298。
[註6] 彰化永靖邱姓宗祠,〈邱姓宗祠大事記〉,http://chioushrine.blogspot.tw/2010/03/blog-post.html,2015年7月25日瀏覽。
[註7] 邱萃英修,邱水池增修,《邱氏族譜》(1902手抄本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