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陳亦樵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847-1891
撰稿者/李昭容/陳威儒
鹿港人,本名維樞,號雲厓,別署釣漁父、西江研奴。為彰化邑庠生、著名畫家。自少精習詩書,生平好繪事,尤擅長花鳥。曾習謝琯樵(1811-1864)畫法,遂自號「亦樵」。[註1]
其以未得名師指導為憾,乃潛心察訪來往鹿港名士,遇有善畫者,必禮致之,共論繪事,於是繪藝日益精進、成熟。當時漳州詔安人謝琯樵(穎蘇)之詩、書、畫皆稱絕,他目睹作品後心生仰慕,書、畫均宗之;[註2]從此畫境又變,所繪蘭竹花鳥,頗有生機,脫盡俗氣,其書、畫甚得謝氏神韻,然用筆較溫和淡雅。而後,鹿港施少雨(另有傳)曾隨其遊,授以花卉畫法。[註3]
光緒15年(1889),受鹿港蓮社友人委託畫竹六幅屏,以祝賀洪棄生(另有傳)高中秀才;由款文說明,知此竹畫為揣摩謝琯樵畫意之作。他所傳世之作品稀少珍貴,除仿謝氏的竹畫六屏外,今常見有〈野菊山鳥〉,亦為謝氏詔安畫派之筆墨風格。另有擬雷韓畫法的〈菊花水鴨〉,其書畫用印為「未能免俗」,有自我解嘲、期勉之意,透露出雅俗共賞的藝術情境。[註4]
自少雖無常師,卻能集眾之所長以為己有。惟正當其藝術造詣日趨成熟、漸達顛峰之際,遽於光緒17年(1891)六月四日辭世,年僅45歲。彰邑一帶水墨畫家深受其影響,中國福建畫壇更是推崇他為臺灣中部地區的「畫學始祖」[註5];其與鹿港後學施少雨王席聘(另有傳)師承脈絡,並有「鹿港第一畫家」之美譽。
〔李昭容/陳威儒〕

[註1] 賴熾昌纂修,《彰化縣志稿,卷十人物志》(彰化:彰化縣文獻委員會,1961),頁28-29。
[註2] 謝琯樵,名穎蘇,初字采山,號北溪漁隱,又號嬾雲,亦稱嬾雲山人、嬾翁;曾於咸豐7年(1857)來臺流寓約3年,留下不少作品,影響多位清代臺灣水墨畫家,福建畫壇稱其為「臺灣美術開山祖」。參見謝忠恆,〈從謝琯樵影響的清代臺灣水墨畫家論起〉,《書畫藝術學刊》14(2013.7),頁179-181。
[註3] 吳文星,《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2000),頁52。
[註4] 謝忠恆,〈從謝琯樵影響的清代臺灣水墨畫家論起〉,《書畫藝術學刊》,頁196-198。另據謝忠恆研究,雷韓疑為清代福建畫家雷翰(字墨要),擅水墨花鳥,鴨雁尤工。
[註5] 梁桂元,《閩畫史稿》(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頁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