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政治人物 |
---|---|
傳主/ | 吳萬益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大城 /大城 |
生卒年/ | 1867-1941 |
撰稿者/ | 李毓嵐 |
大城人。祖先來自福建泉州,用「延陵」為堂號,清末至日治時期,家族興旺,在彰化縣西南一帶富甲一方。[註1]父吳罩,母顏縛。
吳萬益
(
人文
薈萃,頁283)從事油製造業,亦務農。[註2]明治38年(1905)任彰化廳大城厝區街庄長,明治43年至大正9年(1920)8月任臺中廳大城厝區區長,大正9年12月至13年任北斗郡役所大城庄庄長。[註3]大正5年,二林、沙山、大城、竹塘四地方人士發起創設「二林信用組合」時,被推選為取締役(董事)。[註4] 大正13年(1924)4月任職大城庄長時,因林本源製糖會社北斗郡溪州庄工廠的甘蔗收購價格過低,他於是與二林庄長林爐(另有傳),聯合2千餘名蔗農,向臺中州廳及殖產局提出請願,希望能以合理價格收購甘蔗,此為二林蔗農事件的先聲。請願運動雖未獲得官方的具體回應,但後來在北斗郡守的斡旋下,製糖會社同意讓步,以每甲土地支付5圓補給金而結束此事。這是臺灣農民運動史上第一次的成功紀錄。[註5] 他亦積極參與臺灣文化協會在二林地區舉行的演講。例如大正13年(1924)10月19日晚上8時,在大城大道公廟(即大城咸安宮)召開「大城農村講演會」,即由他擔任司會者(主持人)並述閉會辭,現場5、6百名聽眾皆受到感動,也有不少人因此流淚,抱持戀戀不捨的心情而散會。[註6]昭和13年(1938)3月17日,在他71歲大壽時,家人為其舉行盛大的祝壽會,眾多親友及官紳出席,場面熱烈。[註7] 妻林純,育有4子連德、連才、連吟(另有傳)、連堪。連德之長子瀛士(另有傳)曾任二林信用組合理事、大城庄助役(主秘);連吟曾任大城庄協議會員、大城保甲聯合會長。[註8]曾孫澧培,旅居美國經營銀行業有成,亦為前總統府資政;姪曾孫釗燮,擔任過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陸委會主委及駐美代表等要職。[註9] 〔李毓嵐〕 | |
[註1] 李根培,〈探索大城庄長吳萬益其人其事其家族〉,收於謝四海,《彰化縣二林區地方文史專輯第七輯》(彰化:二林社區大學,2009),頁138。 [註2] 臺南新報社編,《南部臺灣紳士錄彰化廳》(臺南:臺南新報社,1907),頁369。 [註3]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吳萬益〉,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2013年12月4日瀏覽。 [註4] 李根培,〈探索大城庄長吳萬益其人其事其家族〉,頁146。 [註5] 陳翠蓮,〈菁英與群眾:文化協會、農民組合與臺灣農民運動〉,《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008),頁144-145。 [註6] 李根培,〈探索大城庄長吳萬益其人其事其家族〉,頁147。 [註7] 〈地方近事北港壽誕內祝〉,《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3月11日,12版。 [註8] 洪寶昆,《北斗郡大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頁115、120。 [註9] 李根培,〈探索大城庄長吳萬益其人其事其家族〉,頁137、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