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經濟人物 |
---|---|
傳主/ | 楊志申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臺南/彰化 |
生卒年/ | ?-? |
撰稿者/ | 顧雅文 |
字燕夫,生卒年不詳。祖籍福建泉州府,原居臺灣府城東安坊(今臺南市),後遷至彰化柴坑仔庄(今彰化市國聖里)定居,於彰化平原北部的半線保(今彰化市、和美鎮、線西鄉)一帶從事拓墾事業。[註1] 父國暢為彰化楊家開臺祖,年幼時父親去世,[註2]因在六兄弟中居長,遂擔起家長責任,事母至孝,與兄弟們相當親近。康熙24年(1885),臺灣府知府蔣毓英欲擴建臺灣府學的學宮,其父墓地正好位於預定地上,遂向蔣毓英稟明遷墓,並捐出土地,得到蔣毓英的嘉許。當時彰化平原可供開墾的荒地甚多,遂舉家遷居柴坑仔庄,發展拓墾事業。最初向巴布薩族阿束社租用土地,率領諸弟拓墾,數年後墾田有成,家境逐漸富裕。[註3] | |
[註1] 陳宗仁,《彰化開發史》(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頁78-79。 [註2] 蔣任遠、周國屏,〈清代彰化楊家八卦臺地兩側移墾之研究〉,收於林田富總編輯,《2009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彰化婦女研究論文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頁167。 [註3]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大通書局,1963),頁807。 [註4] 周璽總纂,《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頁57。 [註5] 蔣任遠、周國屏,〈清代彰化楊家八卦臺地兩側移墾之研究〉,頁170-171。 [註6] 陳宗仁,《彰化開發史》,頁80。 [註7] 連橫,《臺灣通史》,頁807。 [註8] 〈楊志申捐獻學田碑記〉,收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頁397。 [註9] 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臺北:大通書局,1963),頁2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