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政治人物
傳主/陳建上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芳苑 /芳苑
生卒年/1890-1950
撰稿者/李毓嵐
陳建上 (臺灣人士鑑)芳苑草湖人。父榜東(另有傳),為地方名望家,母陳薛意,其為長子。自幼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學習漢文十餘年,造詣極深。[註1]
與二林地區的首腦人物林爐(另有傳)、謝蚶目(另有傳)交情深厚,三人合資經營二林振業株式會社、耕雲拓殖會社。其後擔任二林振業株式會社社長、二林實業協會會長、北斗田中米穀商協會長等職,在地方上展現商業經營的才華。[註2]他經營的振業株式會社,除了販賣米、煙、糖、一般貨品,也有釀酒,酒名叫做「玉甘泉」。[註3]
除了商業方面的成就,也致力於地方的農業推展。他展延其父開設的成美圳,將供水範圍從二林鎮萬合里,引進芳苑鄉草湖庄,再往西進入新生村,受益農田達230公頃,並使荒埔成為可耕之田,陳家的農地面積也日漸擴大,曾有超過200甲的紀錄。昭和8年(1933)為了收納大量稻穀,在自家庭院東側興建了一座穀倉,取名「成美倉」,至戰後仍在使用。[註4]
戰後,民國34年(1945)獲選為沙山鄉官派鄉長。民國35年認為鄉名「沙山」不雅,提議將鄉名改為「芳苑」,同年2月得到批准,於是沙山鄉正式改為芳苑鄉。4月因積勞成疾,導致中風,乃辭去鄉長職務,由洪東波代理。[註5]
在地方政壇上,他被譽為陳派的開山始祖,與林爐創始的林派激烈競爭。前已述及,陳、林二人原本交情深厚,曾合資經營會社,但後來失和拆夥各立門戶,從此不相往來。戰後實施地方自治,陳、林兩邊常有人出來參選,雙方對立,逐漸演變為地方上的兩大派系,範圍涵蓋本縣南邊的二林、北斗等地區。[註6]
妻黃緞,育有2男1女,[註7]長子鴻謙、次子鴻謨、長女婉娩。〔李毓嵐〕

[註1]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頁254。
[註2] 洪寶昆,《北斗郡大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頁140。
[註3] 魏金絨,《芳苑鄉志.歷史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頁123。
[註4] 魏金絨,《芳苑鄉志.歷史篇》,頁122。
[註5] 魏金絨,《芳苑鄉志.歷史篇》,頁123。
[註6] 〈彰化縣兩黨夾殺了第三勢力〉,《聯合報》,1995年11月6日,39版。
[註7]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頁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