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文化人物 |
---|---|
傳主/ | 蔡麗卿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鹿港 /鹿港 |
生卒年/ | 1933-2012 |
撰稿者/ | 李昭容 |
鹿港人,字秀夫。父天恩於鹿港市場販賣蔬菜種子為業,卻善詩文及岐黃之術,且具抗議思想,戰後日本投降時,因著詩諷刺國民黨政府行政不當而被捕。母蔡黃良,育有3子,分別為文卿、秀卿與麗卿。 民國35年(1946)畢業於鹿港第一國民學校,為戰後第一屆畢業生,亦為鹿港初級中學第一屆學生。民國41年鹿港高中畢業後,一度經商,後來發覺自己對教育有熱誠,參加教師檢定,正式成為國校教師。曾於臺中師專進修、臺中師院暑期班進修。[註1] 最早於鹿港鎮洛津國小服務,又於福興鄉文昌國小及大興國小任職主任,後來考上校長,先後任職於芳苑鄉建新國小及和美鎮新庄國小。初任建新國小校長時,校園環境大為改善,故他調離該校時,師生列隊歡送。而在新庄國小任內,為發展學校特色而培育敲擊樂隊,屢屢於縣內比賽獲獎,該校生活教育並被評鑑為特優。後又回到鹿港鎮接掌洛津國小,直至民國87年(1998)退休,總計於杏壇服務計43年,其間有25年於洛津國小服務。 其為多才多藝的校長,善口琴、鋼琴,並喜歡體育活動,曾出任彰化縣木笛合奏團副團長,而洛津國小的木笛演奏也常獲獎,排球隊更是屢獲佳績。[註2]民國83年(1994)擔任洛津國小校長時,正值鹿港鎮內鹿東國小創建之際,他身為籌備主任,盡心盡力籌劃建設,致使鹿東國小順利興建完成。 此外,積極參與文化與社會事業,民國67年(1978)鹿港第一屆端午節全國民俗才藝活動,他與郭獻榮、蔡崇熙、尤增輝(另有傳)發起龍舟競賽,讓龍舟賽成為代表鹿港的民俗活動,並承辦全國民俗才藝中的童玩活動及鹿港景勝美食文化遊等項目。民國71年施人豪(另有傳)、蔡志展與許漢卿(另有傳)發起成立「鹿港文教基金會」,他為董事,並先後兼任獎學金管理委員會與執行長。校長退休後,接任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致力推動鎮內文化事業,諸如舉辦古蹟采風解說營,代辦大專獎學金,大力輔導鹿港大專文青會之采風研習營及寒暑假兒童育樂營等活動,推動「後巷工藝美學計畫」,長年為家鄉培育人才並提攜後輩。
蔡麗卿書法(李昭容攝於鹿港文武廟)其書法造詣精湛,為鹿港著名書法家。就讀鹿港初中時受教於黃祖輝(另有傳),並獲得中部五縣市學生書法比賽中大楷項目第一名、小楷項目第三名。之後黃祖輝以日本印製之《千字文》,及家中收藏之碑帖供其學習,他再從二王至米南宮,旁及蘇東坡等人作品中擷取養分。曾加入「鹿港勵進書法會」,以行草書見長。在擔任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時特別提倡書道,鹿港文武廟的牆壁有其親題書法作品。另於民國94年、95年參與策劃鹿港「書法大道」活動,聘請書法名家書寫中山路(五福大街)商家招牌,他於書法大道上亦留有作品。[註3]
蔡麗卿(左一)及其妻(左二)
(詹坤華提供)在社會公益事業上,他是鹿港現代第一個慈善基金會「至誠慈善基金會」的發起人,照顧鎮內弱勢民眾。該會於民國66年(1977)由教育界、工商界24名人士發起籌設,是彰化地區最大的慈善團體之一。亦擔任救國團鹿港鎮團委會常務會常委及會長、鹿港兵役協會委員、鹿港鎮後備軍人輔導組長、彰化縣濟陽柯蔡宗親會理事長等職。為人耿直,直言極諫,對社會事務不遺餘力,尤其對維護社會風氣深具責任感。[註4] 與福興洪秀花結縭,育有2男1女。長子耀德為中央氣象局資深預報員,次子協晉(釋見廓),長女馨儀。 〔李昭容〕 | |
[註1] 蔡麗卿妻洪秀花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8月28日於鹿港蔡宅。 [註2] 張澄輝,〈兩資深校長榮退 鹿港人難捨〉,《中國時報》,1998年7月25日,20版。王康壽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10月10日於鹿港文教基金會;詹坤華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10月26日於鹿港詹宅。 [註3] 蘇麗瑜訪問,〈蔡麗卿先生口訪記錄〉,《鹿港書家王漢英及鹿港書壇》(彰化:鹿江文化藝術基金會,2008),頁240-241;詹坤華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10月26日於鹿港詹宅。 [註4] 李福生,〈蔡麗卿追思音樂會〉,《鹿港時報》665期,2013年8月2日,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