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社會人物 |
---|---|
傳主/ | 張紹乾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員林 /員林 |
生卒年/ | 1847-1905 |
撰稿者/ | 張素玢 |
張紹乾
與
第三任妻蔡
悅
(張哲豪提供)員林人,字秉元。祖克寧,於嘉慶年間經商有成,成為員林地方富紳;父駿烈。排行長子。 咸豐10年(1860)2月至同治4年(1865)12月,授業於興賢書院教師庠生徐虎泉,後入白沙書院。同治5年2月至9年12月,師從廩生蘇雲衢。後因試場不順,捐監生,捐例貢生。 光緒6年(1880),廣寧宮(王爺宮)遇大地震傾毀,他向各方呼籲奔波,聚資重修,募款2千餘圓重建完成,廟堂巍峨,信眾紛擁而至,香火益盛。[註1]後以員林大地主身分獲巡撫劉銘傳召見,奉命組織鄉勇團進行訓練,並維持地方治安。光緒14年,浸水庄施九緞(另有傳)糾眾圍彰化城時,維護員林安寧有功,受彰化知縣李烇任命為燕武二堡(燕霧下堡、武東堡)保安局長之職。[註2]又因品德清白、處世公正,清廷賞戴藍翎授軍功五品銜。 臺灣受日本統治後,他利用賦閒時間遍遊廈門、汕頭等地,並遊走兩岸經商,以運銷生藥材為業。明治32年(1899)2月被日本政府任命為燕霧上、下堡地方稅調查委員。明治33年4月受邀到日本東京參訪觀光,同年7月任員林公學校學務委員。明治35年5月任員林辨務署員林街庄長,辦理員林街大小政務如整建校園、建下水溝及環境衛生改善設施、興建市場等。明治38年卸任員林街庄長,專心經營度量衡專賣,[註3]亦於員林第一市場口附近開設鼎元布行。 明治35年(1902),發起創建張氏宗祠,以紀念康熙末葉廣東饒平入墾員林火燒庄的客家先祖。在卜大饒東畔興建宗祠,名為有義堂,慣稱「張氏家廟」,奉祀第四世開盛,附祀至十三世。設立丁會,每丁捐金壹圓。於農曆正月12日舉行祭典,司儀用潮州話引導古禮儀式進行,祭典結束後派下戶按丁發分豬羊肉,成為張氏族裔年度盛事。後因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享年58歲。 元配洪氏出身草屯望族,生有一女及長男清丕。續娶二水陳能通長女,生次男清華(另有傳),即第四任員林街長。陳氏過世後再娶秀水蔡悅、吳雀二人。蔡悅生有4子,三男清標創辦員林公學校,曾任員林街助役(主秘),臺灣總督府派其赴日考察日本青果株式會社的經營管理,回臺指導蔗農生產輸出,昭和11年(1936)被推舉為興賢書院第三任管理人之一;四男清鑑經營農產,在員林有農產大戶之名;五男清榮文學修養深厚,早年服務於公家;六男清平入讀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今臺中一中),成績優異,43歲因車禍早逝。[註4] 〔張素玢〕 | |
[註1] 張耀北、黃義隆,《員林廣寧宮宮誌》(員林:員林廣寧宮管理委員會,2002),頁13-15。 [註2] 林衡道,〈員林張姓克寧公派下的系譜〉,《臺灣風物》13:3(1963),頁7-16。 [註3] 〈彰化廳張紹乾度量衡器販賣特及ヒ衡器一部修覆ニ關スル件願ノ義認可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758冊38號,1931年10月1日。 [註4] 張哲豪編,〈張氏族譜張鵬程(克寧)公派下子孫〉(作者自印,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