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楊水心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彰化/霧峰
生卒年/1882-1957
撰稿者/李毓嵐
彰化人。父晏然,母郭珠,出身楊吉臣(另有傳)家族。弟樹德(即楊笑儂,另有傳)、天佑二人,妹水有、水芋等人。[註1]
曾受私塾教育,14歲于歸林獻堂,為林家打理家務,包括替林獻堂招呼朋友,為他做公關等等。她的個性好客,見識寬廣,且具包容之德,論者以為她是林獻堂絕佳的賢內助,由於無後顧之憂,林獻堂方能成就其政治事業。[註2]
楊水心 與林獻堂 ( 《灌園先生日記(二)一 九二九年》, 圖片 頁 )由於林獻堂對她的行動不加干涉,因此常與家人、朋友結伴或自行到臺中逛街購物、用餐、看電影、拜訪友人,也常回彰化娘家探親,亦四度未在林獻堂陪伴下,赴日本和中國旅遊,展現出傳統婦女少見的行動自主。[註3]
昭和5年(1930)8月加入「臺中婦女親睦會」,另邀請林資彬續絃林吳帖(另有傳)一起參與。該會原先希望她擔任常務理事,但力辭不敢接受,只願意做普通會員,後來林獻堂出面協調,乃出任普通理事。[註4]10月7日舉行成立大會時,她因擔任議長一職,必須當眾致詞,由於欠缺經驗,事前在丈夫與兒子的協助下反覆練習,最後圓滿完成主持發會式、經過報告、選舉座長、審議會則、選舉理事、懇談等程序。[註5]昭和7年參加「霧峰一新會」,並擔任顧問,在該會每週定期舉行的「日曜講座」中,共登臺演說11次,講題多與自身的旅行經驗有關。[註6]其次,參與「霧峰一新會」的巡迴演講會,至吳厝、坑口等地演說。再者,昭和7年11月21日,在該會召開的「婦女親睦會」上致開會詞,並和與會婦女同樂。翌年10月27日舉辦「婦女懇親會」,亦由她在會中暢談如何打破迷信。[註7]
現存昭和3年(1928)、昭和5年、昭和9年、昭和17年的4本日記,是她用鋼筆寫在大阪積善館、博文館所印刷的「當用日記」本上,以漢文與羅馬白話字為主,偶爾用日文書寫,也有日式漢文、臺式漢文。[註8]目前這4本日記,已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併成3冊出版。
與林獻堂結褵多年,夫妻之間感情和睦、興趣相投,常結伴至臺中看電影,兩人育有長子攀龍、次子猶龍、長女關關、三子雲龍4名子女。此外,與賴麵(林澄堂妾)情同姊妹,柯甜子、何秀眉則是其閨中密友。[註9]
〔李毓嵐〕

[註1] 許雪姬,〈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6(2008.12),頁231。
[註2] 許雪姬,〈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頁231。
[註3] 李毓嵐,〈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興大歷史學報》24(2012.6),頁64-65。
[註4] 許雪姬,〈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頁243-244。
[註5] 李毓嵐,〈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頁66。
[註6] 其講題如下:昭和7年5月14日,「香港旅行談」;昭和7年12月10日,「婦人與文化」;昭和8年3月19日,「男女合作」;昭和8年10月8日,「婦人之責任」;昭和9年2月11日,「機會」;昭和9年6月10日,「南部旅行談」;昭和9年12月16日,「中國旅行談」;昭和10年1月20日,「最近的感想」;昭和10年5月19日,「感情與理智」;昭和10年8月25,「中西所處的地位」;昭和11年1月12日,「事當慎始」;霧峰一新會編,〈一新會日曜講座演題目錄〉(霧峰:霧峰一新會,1936),頁4、9、12、18、22、25、31、32、35、38、42。
[註7] 李毓嵐,〈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頁65-66。
[註8] 許雪姬,〈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頁235-236;鄭麗榕,〈楊水心日記—世家大族的女性日記〉,許雪姬主編,《日日是好日:臺灣日記特展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頁14。
[註9] 許雪姬,〈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頁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