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社會人物 |
---|---|
傳主/ | 李增塹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二林 /二林 |
生卒年/ | 1880-1950 |
撰稿者/ | 張素玢 |
二林人。父炎能,母洪清緞,為長男。 幼入私塾,習漢學,善於詩文,與叔李木生同為二林「香草吟社」的創始會員。[註1]他為二林漢學大師,設私塾授業。又繼承父業,經營雜貨店「順安」號於二林庄二林媽祖廟前,後改經營「吳服」(和服)棉布莊,因不諳商場爾虞我詐,不堪虧損而結束營業,專心於教學工作,有「塹仙」之稱。[註2] 大正14年(1925),由於二林仁和宮距嘉慶年間重修已達百年,部分樑柱已腐朽,遂與庄長林爐、洪爾桐(以上另有傳)等28人共同籌劃重修仁和宮,並於重修後,與洪爾桐纂修碑文〈重修仁和宮碑記〉。[註3]昭和2年(1927),任二林庄第三保保正、二林區總代、二林庄協議會員[註4]及二林保甲聯合會長;[註5]同年籌劃二林庄升格為二林街相關事宜,並擔任陳情委員。[註6] 對地方公益事務無不努力以赴。[註7]擔任二林庄協議會員期間,與陳老多、謝蚶目於協議會上就養豬事業、家畜市場、公共浴場、國民學校的設置、架橋工事、二林溪堤防工程等議題進行討論;[註8]為貫徹愛佃施設事業以鞏固農產基礎、維持農村安定,曾開設佃人慰安懇談會。昭和10年(1935),有鑑於農家婦女無閒照料家中幼兒,由二林的四個部落振興會會長蔡淵騰、陳大福、翁廷泉(以上另有傳)、洪壽等人設置托兒所,並由他擔任托兒所所長。[註9]另外也擔任二林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員,隔年3月6日,臺灣產業組合臺中支會北斗郡部會,於北斗郡會議室表揚包括他在內的模範組合員。[註10] 妻洪配,育有3男6女,長男錫遇、次男錫珍、三男祖言。 〔張素玢〕 | |
[註1] 李子麟,〈二林儒人、李氏翹楚李增塹〉,收於謝四海主編,《彰化縣二林區地方文史專輯第二輯》(彰化:二林社區大學,2006),頁97。 [註2] 李子麟,〈二林儒人、李氏翹楚李增塹〉,頁98。 [註3] 林文龍,《二林鎮志.文獻與掌故軼聞》(彰化:二林鎮公所,2000),頁594-595。 [註4]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2),頁377。 [註5] 洪寶昆,《北斗郡大觀》(臺中州:北斗郡大觀刊行會,1937),頁177。 [註6] 〈二林運動昇格街制庄有志開磋商會擧起草陳情兩種委員〉,《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7月19日,4版。 [註7] 林文龍,《二林鎮志.人物篇》(彰化:二林鎮公所,2000),頁494。 [註8] 〈二林協議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月31日,12版。 [註9] 〈二林部振設托兒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1月9日,8版。 [註10] 〈產組臺中支會對模範組員擧表彰式〉,《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3月6日,8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