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陳培松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秀水 /秀水
生卒年/1836-1872
撰稿者/李昭容
秀水人,號蔭堂,培松乃其官章。出身馬興益源家族,祖父陳武(另有傳),父元吉為監生,並有「例授文林郎候選同知賞戴藍翎,誥授奉政大夫」職銜,其中「賞戴藍翎五品頂戴」是助平戴潮春事件所授之軍功;母為黃鋪,排行長子。
自少在父親嚴厲督促下,勤讀詩書,曾受業於廩生徐廷榮,入泮臺灣縣學。[註1]咸豐8年(1858)取得應戊午正科秋闈資格,但英法聯軍之由,該年停辦鄉試,直至隔年開恩科,他一舉中式,為「己未恩科補行戊午正科周慶豐榜」第191名,為清代益源陳家科舉最高者。隔年赴京會試不第,故依例捐職七品「文林郎」,並為父親元吉加捐得「例授文林郎」職銜,母親黃鋪敕授「正七品太孺人」。咸、同年間隨著他的中舉與元吉於戴案所獲之軍功,加上陳家產業的擴張,造就了家勢最鼎盛期。[註2]
咸豐10年(1860),他返臺後,依例豎旗立匾,匾額題字「欽點巡撫兼理福建等處提督軍門布政司布政使瑞賓為咸豐戊午科中式舉人陳培松立」,又鉅資購入楔入益源古厝基址的接鄰土地(地號馬興段1156號),興建圍牆及陳四裕大門,方有後來古厝之規模。[註3]
他與筱雲山莊呂家為中心的文化圈較有淵源,其關係可溯及道光中期,呂世芳創立「文英社」神明會組織,在總股數113股中,父元吉籍隸泉州府,在幾乎全為漳、客籍的成員中亦佔有股份,足見陳家與呂家的交情,呂家西席吳子光並撰有元吉70歲壽文。另一由呂家主導的「中和季」神明組織,同樣透過給予花紅銀的方式,獎勵士子求取功名。他於咸豐10年與漳籍同年舉人陳肇興(另有傳)前往聖王廟拜謁,領取獎賞「花紅銀」4.65元。[註4]而成員之一的烏日邑庠生楊宜夏,更於咸豐10年將長女楊乳嫁予他。
其身為該科鄉試臺籍眾舉子最年輕者,惜英年而逝。[註5]肇因於陳家在清水、梧棲一帶積極購地,引起當地豪族蔡源順不滿,進而引發殺機。當時他購買白家位於臭水庄(今臺中市清水區秀水里)的土地,但白家因欠蔡家錢,土地若欲賣斷,理因先賣給蔡家,但陳家卻先行購買,導致他被蔡家設計誣告,於調訊府城的途中,中毒身亡。因此,陳家祖先交代不可和蔡姓通婚。[註6]而從其神主牌位亦可看出端倪,他在同治11年(1872)農曆6月20日過世後,直到光緒2年(1876)農曆2月22日才安葬於馬鳴山,停棺3年半餘而未下葬,顯因後續訟案未結的緣故。
繼室為黃領娘,生2男3女,另有一過房女為二房族弟聯聰長女。長子添壽,字能仁,號延年,為邑庠生;次子添盛,字能昌,擔任第四任馬興區長至大正9年(1920),皆黃氏所出;長女簍娘適馬興宋昧;次女滿娘適筱雲呂家,有「海東三鳳」雅稱的廩生呂鶴巢(呂汝誠);三女蕊娘適草港尾黃仕,過房四女乖娘適鹿港丁協源廩生丁寶濂(另有傳)。[註7]
〔李昭容〕

[註1] 吳子光,〈陳元吉太翁七十壽序〉,收於《小草拾遺》第一篇文章,陳炎正提供。
[註2] 林文龍,《臺灣的書院與科舉》,頁147;陳正憲,〈馬興陳家(陳益源)的發展脈絡(1792-1895年)〉,收於《2003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3),頁91。
[註3] 漢寶德主持,《益源古厝之研究與修護》(彰化:彰化縣政府,1985),頁13,惟目前陳四裕大門為陳天送於1925年改建,原形貌之屋頂為歇山式屋頂,步口為凹壽式作法。
[註4] 陳佩羚,〈清代臺灣中部「筱雲山莊」呂家的發展〉(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3),頁117、122-123、129-135、145-147。
[註5] 陳傳纘纂修,《陳益源族譜》(彰化:祭祀公業陳益源,1970),頁105;〈咸豐九年福建鄉試題名錄〉,國家圖書館藏微捲:50-151/1B13。
[註6] 陳宏州(陳培松曾孫)口述,陳正憲訪問,2001年2月24日於彰化市陳宏州宅;陳健夫口述,陳正憲訪問,2002年4月5日於益源古厝;蔡正文(蔡源順後人)口述,陳正憲訪問,2000年1月8日於臺中市清水區基督教長老教會。
[註7] 陳傳纘纂修,《陳益源族譜》,頁105-106、113;「呂鶴巢」戶籍謄本,陳珮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