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陳大福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二林 /二林
生卒年/1902-1984
撰稿者/張素玢
陳大福 ( 自治制度 改正 十周年紀念人物史 ,頁 1 04 )二林舊趙甲人(今二林鎮頂厝里)。父烏番,母周格,排行次男。
二林公學校畢業後,考入臺灣公立臺中高等普通學校(今臺中一中),因學業表現優異,於日本裕仁皇太子來臺時,代表該校學生致歡迎詞,[註1]並獲皇太子頒獎;另與同樣來自二林的學生洪挑(另有傳)、洪清,有「海口三劍客」之稱;大正10年(1921),以校長獎的成績畢業。後考入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昭和3年(1928)畢業。昭和4年,先於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紅十字會附屬醫院)專研內科,[註2]後返鄉開設「大福醫院」,[註3]從此行醫56年,不因病患窮困而不醫治,宅心仁厚,人稱「大福仙」[註4]
昭和7年(1932)於北斗郡海岸地區設置診療所,為貧民免費治療疾病。[註5]昭和10年有鑑於農家婦女無閒照料家中幼兒,與蔡淵騰翁廷泉(以上另有傳)、洪壽共同設置托兒所。[註6]昭和12年為國防需要,分別捐款200圓與50圓,用於二林庄方面委員實業助成會成立,以及軍人出征家族的慰問金。[註7]隨著戰爭吃緊,昭和16年與文山醫院院長蕭玉衡(另有傳)籌備赤十字救護班,並擔任副班長,協助救治南洋傷兵。[註8]
除了行醫之外,於地方政事上,為海口二林地區「大突陳三仙老公仔標」之一。[註9]昭和10年(1935)起,擔任二林庄協議會員、二林庄部落振興會會長、二林實業協會幹事、二林振業株式會社監查役(監事)、[註10]二林庄方面委員(民生委員)等職,[註11]在政壇展露頭角。
戰後,民國35年(1946)出任二林鎮第一屆鎮民代表會主席,並為二林鎮調解委員會主席、二林鎮體育會會長。之後淡出政壇,專心行醫,雖未再親身參與政治,但極力支持地方人才,如謝東閔呂世明陳時英(以上另有傳)、黃石城等人,[註12]在地方上頗具影響力,為二林「陳派」精神領袖,[註13]也是彰化政壇「四大金剛」之一。[註14]
此外,他不只時常對公益事務慷慨解囊,亦關心教育,爭取成立二林國中,並資助拳擊教練洪欽懋(另有傳)的子弟兵出國比賽。[註15]民國59年(1970),獲臺灣省政府主席陳大慶頒獎表揚。
元配蔡治,繼室魏秋英,育有6子2女。長子敏馨,於日本東京新宿開業醫院;次子敏哲;三子敏聰,二林國中校長退休;四子敏耀,於日本東京中野區開業婦產科醫院;五子敏輝,繼承父業為大福醫院院長;六子敏政,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註16]長女麗珠;次女秀珠。
〔張素玢〕

[註1] 陳敏聰(陳大福子)提供資料,魏金絨整理,林文龍整編。
[註2] 臺北的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院病院原址位於今張榮發基金會大樓,後校址遷往今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註3]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頁133。
[註4] 陳桂煌,〈鄉親心目中的「大福仙」〉,收於謝四海主編,《彰化縣二林區地方文史專輯第九輯》(彰化:二林社區大學,2011),頁162。
[註5] 〈北斗/恩賜診療〉,《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0月26日,8版。
[註6] 〈二林部振設托兒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1月9日,8版。
[註7] 〈北斗/陳氏美舉〉,《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月24日,8版。
[註8] 〈いさに備へて赤十字救護班〉,《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11月4日,4版。
[註9] 陳桂煌,〈鄉親心目中的「大福仙」〉,頁167。
[註10] 臺灣新聞社編,《臺灣實業名鑑》(臺中:臺灣新聞社,1934),頁185。
[註11] 洪寶昆,《北斗郡大觀》(臺中州:北斗郡大觀刊行會,1937),頁208。
[註12] 陳桂煌,〈鄉親心目中的「大福仙」〉,頁166。
[註13] 林文龍,《二林鎮志.人物篇》(彰化:二林鎮公所,2000),頁493。
[註14] 林文龍,《二林鎮志.人物篇》,頁493。彰化縣政壇的四大金剛為呂世明、蘇振輝、洪挑、陳大福。
[註15] 陳桂煌,〈鄉親心目中的「大福仙」〉,頁170。
[註16] 林文龍,《二林鎮志.人物篇》,頁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