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葉熊祈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900-1989
撰稿者/李昭容
鹿港人,字融頤、融其、劍芝,別號褐父。先祖為鹿港世家,以漢書及中醫見長。父增輝,字光燿,為鹿港耆宿,明治43年(1910)至大正9年(1920)任鹿港區書記,[註1]之後擔任保正,並任職於鹿港鹽埕及八堡圳水利組合;叔叔葉光前(另有傳)為臺中州公醫;母黃錦。家學甚佳,自小受教於母親,天資穎悟,9歲即能詩文。[註2]
葉熊祈 (右)與其弟植庭攝於淡江中學 ( 葉松濤 提供 )及長受教於洪棄生(另有傳),之後就讀鹿港第一公學校。畢業後負笈北上,求學於淡江中學,與施炳揚(字一鳴)同窗共室,聲氣相投。大正12年(1923)考上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但在身體檢查時,發現肺部一大一小,體格檢查未合格,因而轉赴上海暨南大學經濟系就讀。兩年餘,遇浙江與江蘇督軍內戰,學校關閉而返臺。後受洪棄生影響,韜光隱誨,不願就仕,僅參與鹿港大冶吟社、過渡及新聲詩社,並於鹿港埔頭街自宅設私塾,教授漢學,於極盛之時,學生多達100餘人,常需一日分三班授課。昭和12年(1937)中日戰爭爆發後,總督府當局嚴格取締教授漢學,為躲避日本警察臨檢,學生常帶兩本書,一為日文書、一為漢文書。[註3]
戰後,至銓敘部徵選為正式國文老師,民國35年(1946)至37年任教於彰化女子中學。[註4]後來鹿港中學創立,其弟葉植庭為該校首任校長,因此轉至鹿港中學擔任國文教師,以臺語教學長達20年,成為該校重要特色。其桃李滿天下,諸如黃烈火(另有傳)、曾文賓、黃文堯(另有傳)、蔡其瑞、許榮達、粘文意等名人,皆曾受教於他。因以臺語任教,時逢蔣介石推行國語(北京話)的年代,一度引起高層關注,臺灣省教育廳特地派督學來視察,結果督學認真聽了一個早上的課後,直言他的學問有如進士之淵博,相當佩服,對臺語教學也無任何異議。[註5]晚年時,成功大學教授施人豪(另有傳)遊於門下;民國71年(1982)施氏倡議成立鹿港文教基金會,他大力協助蒐羅鄉土文獻資料並捐獻藏書,使基金會不到一年時間即告成立。
葉熊祈著《融齋詩詞梗概》 ( 葉松濤 提供 )為人方嚴而恬淡,寡言語,與淡江中學同窗施炳揚及立委黃國書相交較深,著有《融齋詩詞梗概》上、下卷。擅於詩文各體,尤長於古詩,偶有詞作及新詩。論者謂其文「志在兼濟,故感於事,蘊乎理,深乎情,獨抒胸臆,間發議論,而又深於格律,如美玉良金,人皆愛之寶之。所詠鹿港人、事,尤能以小徵大,情景如見,取材既豐贍,吐詞尤奇詭,而亂離之哀感,抑鬱之懷抱,均藉詩以陳焉。」[註6]
嘗自謂身世與宋朝道人姜白石相似,有感於白石所處南宋,媚敵偏安,朱門酒肉,社會宴安,因此以白石之詞呼應身處的殖民時代。[註7]另於《南音》發表新詩,如〈新聲〉、〈記鄰家底薄命人〉,為批判現實、同情弱者之作。[註8]《融齋詩詞梗概》中附有臺灣詩壇巨擘林幼春、洪棄生、莊太岳(另有傳)之評註,可證其於當代詩文的地位。
其弟植庭,畢業於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留學日本,獲昭和大學醫學博士,為著名小兒科醫生,其後擔任鹿港中學首任校長,亦善詩文,溥心畬欣賞其字畫,曾主動與之交往數年,日人也曾向其索討書畫。
妻黃招治,生有4男2女。長子潤堂,三重國小退休;次子健人,臺大法律系、政大研究所畢,彰化銀行副總經理退休;三子松濤(津甫),電信局退休;四子純甫,臺北醫學院畢,獲美國芝加哥伊里諾大學醫學博士,為國際著名的早產兒科學專家,曾任新生兒科醫學會、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及附設醫院副院長、院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及附設醫院院長等職。
〔李昭容〕

[註1]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葉增輝〉,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2013年11月14日瀏覽。
[註2] 葉松濤(葉熊祈三子)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11月17日於鹿港李宅。
[註3] 葉松濤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9月8日於鹿港李宅。
[註4] 李建嶠總編輯,《國立彰化女中九十週年校慶特刊》(彰化:彰化女中,2009),頁656。
[註5] 葉松濤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9月8日於鹿港李宅。
[註6] 施人豪,〈融齋詩詞梗概跋〉,收於葉融其,《融齋詩詞梗概》(彰化:鹿港文教基金會,1984),頁93-94。
[註7] 施人豪,〈融齋詩詞梗概跋〉,收於葉融其,《融齋詩詞梗概》,頁94。
[註8] 蔡承翰,〈《南音》現代性之考察〉(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頁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