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連瑪玉 Marjorie Learner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英格蘭 /英格蘭
生卒年/1884-1984
撰稿者/顧雅文
連瑪玉 ( 彰 基院史館網站 )蘭大衛醫師(另有傳)之妻,曾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與宣教。出生於英格蘭諾福克郡庫郎索匹村莊(Crownthorpe Norfolk)的基督徒農家,父親為教會執事。4歲時,女管家卡特小姐(MissCarter)開始教她讀書、彈琴、餐桌禮節,母親則教她禱告,透過禱告與上帝溝通。[註1]
14歲接受教會信仰告白受浸成為基督徒。她的級任老師是位曾經在非洲服務的女宣教師,經常在星期天的學生郊遊中介紹非洲宣教的生活點滴,她被佈道時放映的海外宣教實況幻燈片深深吸引,更堅定其成為海外宣教師的決心。1907年前往愛丁堡女宣教師學院,接受為期兩年嚴格的神學教育。1909年自神學院畢業後,接受英國女宣道會差派至臺灣,時年25歲。[註2]
1958 年連瑪玉(右) 與 成為牧師的周金耀合影 (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網站)明治33年(1910)初抵達臺南,任職於臺南女學(今長榮女中)。由於擁有音樂專長,利用英國家鄉教會所贈與她的風琴,成為臺灣第一位風琴老師,同時執教英文、音樂等學科。她熱愛運動,經常在眾目睽睽下,撩起裙角露出強勁的雙腿,與鄉下的運動健將賽跑,儘管年事較長的宣教師對她的舉動頗有微辭和慍色,她仍受到學生及婦女的愛戴。之後轉往屏東,繼續巡迴傳道,宣揚基督福音。[註3]明治44年在臺南宣教師會議上,結識當時於彰化醫館工作的蘭大衛,兩人於翌年11月22日,在淡水英國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她追隨夫婿,加入醫院院務、宣教和護理工作。此外,也積極參加彰化教會事工,擔任管理員、主日學校長、唱詩班指揮、詩歌翻譯等工作,時常與婦女們一起探訪出院的病人或臨近教會。婚後兩年,長子蘭大弼(另有傳)出世。
昭和3年(1928),彰化伸港鄉一名貧農子弟周金耀,因發生意外導致右膝處傷口糜爛至大腿上,無法癒合,危及生命。當時這類病患往往被放棄,她卻自告奮勇,由蘭大衛醫生親自開刀,自她腿上取下4塊皮膚,將之移植到周金耀身上。雖然此一全球首例異體移植,終因排斥未竟成功,但夫婦無私的愛及無微不至的照顧,仍使周金耀轉危為安。[註4]隔年3月,周金耀獲蘭醫生夫婦的鼓勵和資助,考進臺南長榮中學,畢業後立志獻身傳道,進入臺南神學院深造,日後也成為牧師,歷任高雄鹽埕教會牧師、彰化基督教醫院董事、臺南神學院董事長、臺灣長老會總會議長等職。[註5]昭和11年(1936),她隨蘭大衛退休返英。民國53年(1964)回臺進行探訪時,接受高雄醫學院院長杜聰明的邀請,為醫學系學生講述這段故事。
才華洋溢,留下許多著作:大正11年(1922)出版InBeautiful Formosa(美麗島之旅)、大正13年出版Stories FromFormosa,昭和7年(1932)出版More Stories From Formosa(福爾摩沙的故事),民國46年(1957)出版Dr. Lan(蘭醫生)等。書中介紹臺灣美麗的風景區,生動描述相關人物,以簡潔活潑的文字,帶領讀者認識轎子、人力車、臺車等本地特殊的交通工具,為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常民生活史留下豐富的記錄。[註6]
〔顧雅文〕

[註1] 〈連瑪玉〉,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網站,http://www2.cch.org.tw/history,2014年4月30日瀏覽。
[註2] 陳美玲,《彰基院訊》21:5(2004.5),頁24-26。
[註3] 〈連瑪玉〉,2014年4月30日瀏覽。
[註4] 陳啟淦,《切膚之愛:蘭大衛的故事》(臺北:文經出版社,2002)。
[註5] 〈切膚之愛事蹟〉,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網站,http://www2.cch.org.tw/sgwlf/index.html,2014年4月30日瀏覽。
[註6] 〈連瑪玉〉,2014年4月30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