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文化人物 |
---|---|
傳主/ | 蔡壽星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鹿港 /鹿港 |
生卒年/ | 1857-1924 |
撰稿者/ | 李昭容 |
鹿港人,諱仲輝,字樞南,號蓮汀,清光緒12年(1886)進士。原籍福建晉江玉浦,祖父惺軒、父大章經常往來於漳州、鹿港等地經商,後大章決定遷至鹿港定居。 光緒5年(1879)鄉試中舉,光緒9年癸未科會試中式後未參加殿試,至光緒12年,參加丙戌科殿試,為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任戶部四川司主事,欽加員外郎銜。光緒15年3月與內閣中書施士洁、郎中蔡占鼇、道員林朝棟等聯名呈請為沈葆楨、吳贊誠建專祠。[註1]光緒16年4月復與施士洁、道員林維濂等人聯名呈請為林文察建專祠。[註2]光緒18年回臺執掌彰化縣白沙書院,亦為白沙書院最後一任山長。[註3] 光緒20年(1894)卸任白沙書院山長之職,回到中國玉浦,承其父親遺願,籌款完成玉浦壽昌宮重修工程,並撰寫〈重修玉浦壽昌宮記〉。光緒21年乙未割臺之際,與洪棄生、許肇清、施仁思(以上另有傳)、丘逢甲諸人,於鹿港組織義勇,募集糧餉,從事抗日,響應唐景崧之師。[註4]在新竹、彰化相繼淪陷後,選擇內渡回中國。居於玉浦時,出資擴建其父創建的蔡家古厝,於光緒28年完成,時人稱其宅為「司農第」(俗稱進士第);同年其母去世,由友人施士洁撰寫〈蔡封公配王太君合壙誌銘〉,是了解蔡氏家族的重要文獻。[註5] 嗣後,遠遊菲律賓,不久返鄉,為地方排除械鬥。1909年(宣統元年)又與地方士紳倡議重修泉南海岸長橋,且向菲律賓華僑募款,工程得以順利進行。1917年其60誕辰,臺灣詩友施梅樵(另有傳)、施士洁紛紛賦詩以賀。不久,因地方不寧,為避亂又遠渡菲律賓。大正10年(1921)一度重返鹿港,並為詩友施梅樵著作《捲濤閣詩草》撰寫序文。隔年泉南海岸長橋毀壞,再次懇請菲律賓僑親募款修繕,於1924年秋完成重修工程,親自撰寫〈重修泉南海長橋碑記〉,並請詩友蔡德芳子蔡穀仁(另有傳)撰書,豎碑於晉江海岸亭邊,是他生平活動最後一項記錄。[註6] 交友圈以臺灣文人施士洁、施梅樵、蔡德芳之子蔡穀元(另有傳)及蔡穀仁、莊嵩(另有傳)等人為主。詩文至今未能集結成冊,僅能零星見其作品,如於施士洁《後蘇龕詩抄》及施梅樵《捲濤閣詩草》,可見他與詩友互贈之作品。又擅長書法,福建及臺灣皆可見其遺跡,如艋舺龍山寺的寺柱聯文及石獅市玉浦進士第、石獅永寧鄉鎮多處民居、南安市官橋鎮蔡氏古厝、洪瀨雪峰寺等。而其府邸門牆上鐫刻七律〈秋日偶錄〉,內文為「春草堂開對遠山,怡怡兄弟共承颜。伯高書展靈蛇動,靈運詩成夢寐間。出岫白雲欣入望,投林鳥鳥倦知還。陶然菜綵為歡日,肯羡人寰有抱關」,可見他後半生避世家鄉隱居的心態。[註7] 〔李昭容〕 | |
[註1]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頁293;《申報》1883年5月25日(第3632號)2版。 [註2]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頁295。 [註3] 林文龍,《彰化書院與科舉》(臺中:晨星出版社,2012),頁88。 [註4] 黃淵泉編纂,《重修臺灣通省志稿》卷十〈藝文志著述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頁260。 [註5]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後蘇龕文稿卷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頁362。 [註6] 李國宏、吳麗明,〈臺灣進士蔡壽星史跡初探〉,收於陳益源、鄭大主編,《科舉制度在臺灣》(臺北:里仁書局,2014),頁223-224。 [註7] 李國宏、吳麗明,〈臺灣進士蔡壽星史跡初探〉,頁225-227、229-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