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陳育英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永靖 /永靖
生卒年/1840-1911
撰稿者/李昭容
永靖人,字樂三,諱媽得。原籍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先祖於乾隆初渡海來臺,本居於二林埤腳庄,後因漳泉械鬥,家中田地被洪姓侵吞而遷至永靖獨鰲一帶。[註1]父松溪,母張好於其4歲時過世,有賴祖母張淑滋撫養成長。
11歲初讀書,曾就學於餘三館私墊及員林興賢書院,21歲受室。光緒元年(1875)時年36歲,獲臺灣道夏獻綸取入彰化縣第20名。38歲與魏瓊昭(另有傳)、陳有光(另有傳)、邱水池、簡鴻文結拜為兄弟;魏瓊昭即魏尚瑩,為日治初期永靖區長,陳有光則為清朝例貢,為餘三館建造人,可見他與永靖士紳來往密切。光緒5年赴福建省鄉試,並與其父營建崙仔尾庄田宅。光緒11年建造獨鰲庄之家屋,光緒15年失怙。
乙未割臺後,明治31年(1898)至32年受命擔任北斗辨務署第十四區庄長,明治33年至34年任職北斗辨務署員林支署海豐崙區長。[註2]又於明治31年獲臺灣總督府選為赤十字社委員,明治33年擔任八堡圳委員。
他乃清代秀才,並為日治初期頗具地方威望的士紳,所培育最著名的學生為彰化縣武秀才第一名的陳儀亭(另有傳),是儀亭的漢學啟蒙師。[註3]其文章目前僅見錄於《餘三館陳氏族譜淵源誌》中之序文〈樂翁贈族譜序〉,文後署名「第十五世宗親庠生育英字樂三公」,是光緒17年(1891)為餘三館落成贈撰族譜序;聯名具署的有光緒16年餘三館陳有光向雲川居太岳母祝壽詞,文末以「愚姪」身分同有光頓首拜祝,由此可知他與餘三館陳家關係密切。[註4]
與妻劉敬生5子,長男如泉、次男如江、三男如川、四男如椿、五男如鐵。
〔李昭容〕

[註1] 張瑞和,〈永靖地區的渡臺祖〉,《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彰化:永靖鄉公所,1995),頁269。
[註2]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陳育英〉,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2013年7月29日瀏覽。
[註3] 遠藤克己,《人文薈萃》(臺北:遠藤寫真館,1921),頁267。
[註4] 張瑞和,〈光緒十六年陳有光等向雲川居太岳母祝壽詞〉,《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頁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