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社會人物
傳主/許學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竹塘
生卒年/1892-1951
撰稿者/李毓嵐
出生於鹿港,後搬至竹塘,字稼秋。父為許存德(另有傳),母顏茄冬。
明治45年(1912)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後任職於總督府臺北醫院(今臺北醫院)。大正2年(1913)應二林地方人士的聘請,至當地開設「太岳醫院」,翌年8月成為臺灣公醫。[註1]在二林時與許秦翁廷泉(以上另有傳)結拜為兄弟,並共同創辦二林公醫館。
大正13年(1924)因溪州糖廠剝削蔗農,所賣的肥料比鄰近糖廠貴,收購的甘蔗價格卻比鄰近糖廠低,而與二林庄長林爐、大城庄長吳萬益(以上另有傳)聯合二林庄、大城庄、竹塘庄、沙山庄(今芳苑鄉)的2千餘名蔗農向臺中州廳及殖產局陳情。翌年,二林仁和宮重修,與翁廷泉共同敬獻石柱一對,立於大門兩側。[註2]
許學源成農場聘書 ( 陳慶芳提供 )昭和2年(1927)定居於竹塘,移轉至當地開業,院名仍為太岳醫院。[註3]昭和6年再度進入臺北醫學專門學校進修,不久取得學位。昭和8年擔任三五公司源成農場囑託。昭和11年出馬競選臺中州第四區州議員,由於平日待人誠懇、平易近人,獲得彰化、員林、北斗三郡街庄協議會員的熱烈支持,順利當選。其政見以建設性意見為主軸,不負面攻擊對手,就算是在投票當天,他仍在家中為患者看診,在生活步調上絲毫不受影響。[註4]昭和15年當選連任,直迄昭和19年。
在臺中州議會極為活躍,提案建議興建濁水溪(西螺溪)大橋,引起當局重視,通過提案;然而完成橋墩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人力、物力無法繼續支援之下停工。後被指派為竹塘庄長,由於適逢戰時,只能在倉庫內開會,但他因患有高血壓,加上室內悶熱,導致腦溢血倒下,臥病在床。[註5]
在戰爭期間,竹塘設有簡易飛機場,他發現由此升空的飛機不曾飛回降落,後來才知此即神風特攻隊。當時軍中醫藥品缺乏,乃將家中一部分藥品無償提供軍方使用,其後軍方也將沒用完的藥品送回。戰後,有人檢舉其醫院接受日本軍隊的醫藥贈送,經政府調查後,證明清白。[註6]民國35年(1946)4月,當選為首任臺中縣參議員。[註7]
能詩,加入其父創辦之香草吟社,並於竹塘家中(位於今鄉公所北側,隔著竹林路)設立詩友聚會之所,名曰「可園」,園中蒔花植木,築山引泉,掘地為池,建亭為榭,古色古香,景色綺麗。[註8]園中所植的果樹包含龍眼、番石榴、文旦、柑橘、檸檬、荔枝、蓮霧,也種菊花、桂花、梅花、夜合花、蘭花,池裡有草魚、鰱魚、鯽魚、鰻魚,只要有訪客,園中之物都會讓客人盡興帶回。[註9]惜其詩作今日多散佚,僅《東寧擊鉢吟前集》收錄〈春濤〉一首:
春風吹破碧玻璃,萬頃茫茫望欲迷;卻比秋時舟子弄,濤頭又遜一分低。[註10]
《東寧擊鉢吟後集》收錄其詩作〈穿山甲〉一首:
渾身貫甲敢當前,物願於今亦有然;覓食入淵機最巧,依山結穴計猶便。躬披翠鎧重重合,背绾銀鱗密密堅;視彼蝸牛矜兩角,不如精銳得安全。[註11]
昭和17年(1942)設立「存德私塾」,於晚間上課,邀請鹿港文人朱啟南(另有傳)教授四書五經、《幼學瓊林》、《古文觀止》,戰後初期竹塘知名的地方人士莊北斗(另有傳)、詹賜、鄭江鎮、詹志坤、林木川等人,都曾在此就讀。[註12]
行醫多年,早年受病家延請,往診是常事,經常夜半出門,回家已是天明,但白天仍繼續看病。早年騎馬往診,後來添購轎車,車牌號碼選為「95」,即「救護」的意思。往診時,常遇見病家請來法師、道士作法,並不會斥責病患家屬無知、迷信,反而笑言:「病人病情的改善,也得人,也得神。」能體諒並照顧家屬的心情。遇貧戶或經濟能力不佳的患者,通常不收費用,加上積極響應各界募捐及救助需求者,以致自身並不富裕。[註13]
體型魁梧,身高180餘公分。興趣相當廣泛,愛好攝影、打網球、下象棋,且擅吹洞蕭;[註14]亦喜愛園藝,每天早上常口裡叼著一支煙,一邊澆水一邊欣賞自己栽植之花木。平日生活雖忙,但懂得忙裡偷閒,是擅長經營生活的人。[註15]
妻許王查某,育有5子5女。長子建中、四子經邦、五子經文;長女品梅、次女品綢、三女品卿、四女品仙、五女品連。
〔李毓嵐〕 許 學舊宅 (深耕竹塘,頁 261 )

[註1] 洪寶昆,《北斗郡大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頁111。
[註2] 洪長源,《深耕竹塘》(彰化:竹塘鄉公所,2012),頁260、262-263。
[註3] 院址在竹塘庄竹塘一一七番地,診治項目是內科與小兒科。野野田半平編,《臺灣醫師會名錄》(臺北:臺灣醫師會,1944),頁90。
[註4] 洪寶昆,《北斗郡大觀》,頁111;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收於謝四海主編,《彰化縣二林地區地方文史專輯第十輯》(彰化:二林社區大學,2012),頁153。
[註5] 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頁149、154。
[註6] 許經邦,〈我的父親許學〉,未刊稿,頁1、15。此資料由洪長源先生提供,謹致謝忱。
[註7] 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頁149。
[註8] 洪長源,〈首位鄉長—許學〉,頁260-261。
[註9] 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頁150。
[註10] 曾笑雲編,《東寧擊鉢吟前集》(板橋市:龍文,2006),頁93。
[註11] 曾笑雲編,《東寧擊鉢吟後集》,頁109。
[註12] 〈首位鄉長—許學〉,《深耕竹塘》,頁260-264。
[註13] 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頁152、153;《深耕竹塘》,頁264;洪長源先生(竹塘鄉公所人事室主任、知名文史工作者)口述,鄭安晞、張信于、張珮琪訪問, 2013年5月14日於竹塘鄉公所人事室辦公室。
[註14] 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頁152;〈首位鄉長—許學〉,《深耕竹塘》,頁263。
[註15] 許經邦,〈我的父親—香草吟社創辦人許學〉,頁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