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丁玉熙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921-2001
撰稿者/李昭容
鹿港人,字元圃,一字蘊山,丁協源郊商後代。父寶位從事販布,於鹿港自家開設雜貨店以維持生計,並在彰化投資罐頭店生意;母黃蔡,係鹿港黃彩公之四女,育有4子3女,其排行第四。[註1]
昭和2年(1927)就讀鹿港第一公學校,暑假期間於私塾受教習漢文,昭和8年就讀於鹿港公學校高等科;昭和11年入菽廬書院,師事閩籍前清秀才辜捷恩,修習詩文、書法。當時辜家乃貴族院議員之榮府,故其設置書院,日警未予干擾。[註2]昭和15年,他因寫字優異,得以進入鹿港街役場。戰後仍任職於鹿港鎮公所,擔任民政課幹事一職,直至民國59年(1970)退休,遷居臺中市,經營「元圃書軒」。他在30年公暇之餘從事藝文活動,勤書不輟。
其楷書奠基於顏魯公,參以魏碑;行草以二王、李北海、米芾、趙子昂、董其昌為本;隸書本於漢隸,合以清人何紹基、近人王福庵之蒼勁。他的書寫習慣,早年以重筆,兼求一氣呵成,後改重筋骨力氣之表露,依循用筆原則,以求「我自有我」、「人書俱老」。又擅篆刻,蒐集古今名賢書法。民國50年(1961)獲全日本書道教育協會第九回全國書道展協會賞,民國51年獲鯤島書畫展覽會第四屆書畫展書法組第一名獎,是年邀集墨友王漢英(另有傳)、歐陽錦華(另有傳)等10人籌組「勵進書法會」(1962-1970)。[註3]勵進書法會為鹿港第一個規程完備及長期運作的書法團體,他為發起人,參與者依年齡依序為:王漢英、丁玉熙、歐陽錦華、吳東源、蕭建立、張志昌、蔡麗卿(另有傳)、林清輝、粘文意、施國華,月有例會,由會員輪流主持,對倡領書法風氣,推展活動貢獻頗大。[註4]
他自民國54年(1965)至90年陸續擔任中國書法學會臺中支會,臺中市書法學會各屆總幹事、理事、常務理事、理事長等。曾獲國、內外書法美術展等多屆獎項,如全省美展、全國美展書法部及日本教育書道聯盟書法組金賞獎、日本書道連合會龍石賞、大日本書藝院推薦賞、日本曾東書道會文部大臣賞等各項獎項。此外,自民國59年至90年任職中國書法學會、中華民國甲骨文學會、標準草書學會、大道書法學會、古文字學會等書法團體之理事、監事或顧問,多項重要書法比賽評審委員,以及省美館典藏、展品審查委員。於國內舉辦展覽多達53次,並多次應邀至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中國各省、加拿大、美國、南非等地展覽。民國81年,與陳其銓共同規劃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美館)碑林。
著有《丁玉熙書法紀念集》、《丁玉熙書法回顧展》等書。又於民國45年(1956),受堂兄丁瑞彬(另有傳)所託,據其二十世祖朗星公手筆所書之家譜,續編而成〈丁協源家譜〉,全譜以鋼版硬筆刻寫歲餘而成,以隸書題字〈丁協源家譜〉,落款「玉熙謹編」,計油印40餘部,分與各房收存。[註5]
元配蔡玉蓮,續絃梁秀蓮。育有一子一女,子俊民為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女綺芳為鼎陽企業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註6]
2002 年丁玉熙書法紀念集 (李昭容攝 ) 1997 年丁玉熙書法回顧展海報 (李昭容攝 )〔李昭容〕

[註1] 李昭容,《鹿港丁家大宅》,(臺中:晨星出版社,2010),頁108。
[註2] 丁玉熙,〈學書瑣談〉,《書友雜誌》92(1994.10),頁24。
[註3] 〈丁玉熙先生傳略〉,收於梁基德編輯,《丁玉熙書法紀念集》(彰化縣福興鄉:編者出版,2002),頁11。
[註4] 蘇麗瑜,〈鹿港書法文化傳承的人文社會力量探析〉,收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歷史博物館編,《陳丁奇先生百歲紀念—二十世紀臺灣書法發展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編者自印,2010),頁332-333。
[註5] 丁守真編著,《丁協源家譜》(臺北:寵思企業,1997),序0-1。
[註6] 丁守真編著,《丁協源家譜》,頁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