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文化人物 |
---|---|
傳主/ | 王漢英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鹿港 /鹿港 |
生卒年/ | 1915-1981 |
撰稿者/ | 李昭容 |
大正11年(1922)入鹿港第一公學校就讀,昭和3年(1928)畢業後,續於該校高等科就讀,昭和5年畢業。雖接受公學校教育,但受家學及鹿港文風影響,漢學根基深厚,對中醫亦有涉獵,又入文開書房隨蔡德宣(另有傳)習漢學,於青年時即以能詩聞名鹿港。初步書學門徑從楷書入手,又從米芾、謝琯樵基礎上發展出行書風格,以流利婉轉取勝。[註2] 昭和10年(1935),於鹿港許經寶代書事務所擔任書記工作,同年被街役場街長田口茂雄派任為鹿港國語講習所講師。昭和14年,與武進士許肇清(另有傳)侄孫女許阿鸞結縭,為養兒育女,一度至彰化市布莊任帳房,但因生母施益健康漸不佳,毅然辭職返回鹿港照料。 戰後,民國35年(1946)至豐原的吉星棉布行任帳房,由於老闆擴大經營規模,隨之前往臺北重慶南路店鋪任職,因而擴大生活圈。半年後,因養母林麵罹病返回鹿港,於聯華布莊任職。民國38年鹿港鎮公所因公務繁忙,經總幹事謝煥榮之請,任職民政課,自此步入30年的公務生涯,直至民國69年退休。鹿港詩人陳子敏(另有傳)有詩〈柬漢英〉:「君是風塵日鍊身,酒腸劍膽未輸人。文明頭腦兼咏吟,慷慨襟懷但率真。面目只今憔悴甚,關山何處往來頻。腳跟踏遍閩南北,莫遂心期最創神。」[註3]道盡其成家立業的艱難。 在書畫活動方面,日治時期參與新聲詩社與洛江吟社,與施梅樵(另有傳)、蔡梓舟、莊幼岳(另有傳)、施炳揚、蔡茂林等人唱和。民國34年(1945)參加甫成立的「鹿港書畫會」,為青壯派。任職公所後,不再為生活奔走,得以埋首書帖,書藝大為精進,精進之功全在一「勤」字。中年之後致力於草書創作,以唐代懷素狂草為基礎,奔放自如,民國48年,以草書作品獲得中部鯤島書畫展第一回書法特選。其博涉各體書風,隸書立足於陳鴻壽,灌注篆、籀筆法,鎔鑄出獨特風格,以簡逸古雅著稱;篆書則別具瑰奇,有樸茂之趣。 鑽研書道的同時,亦運用筆墨,發展大寫意之繪畫,於民國63年(1974)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並多次獲邀於鹿港民俗才藝活動、大專及各級學校舉辦的活動中現場揮毫。並與丁玉熙(另有傳)於民國51年成立「鹿港勵進書法會」,被視為社團中學習的對象,在成員當中年齡居長。[註4] 個性自甘淡泊,就職鎮公所多年,與公所好友歐陽財、丁玉熙、黃火燦、施錦川、李傳水、林清華七人義結金蘭,為異姓兄弟,又與丁玉熙、歐陽錦華(另有傳)並譽「公所三大名筆」。退休後除了至百和堂香鋪、雅正齋館址及友人陳其南住所與絃友演奏南管外,鎮日家中寫字作畫,窮其一生沉潛墨海。其傳人以施招澤及李秉圭為主。 妻許阿鸞,生有5男3女。長男大偉從事教職;次男耀庭,臺大歷史學碩士,專精中國藝術史,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退休;三男士鋒(早逝);長女芳齡;次女少陵;四男一平,臺大應用物理學博士,任職國家中山科學院;五男克華,畢業於中原大學化學系,任職私人公司,為石家庄之副總經理。[註5] 〔李昭容〕 | |
[註1] 蘇麗瑜,《鹿港書家王漢英及鹿港書壇》(彰化:財團法人鹿江文化藝術基金會,2008),頁91-92。 [註2] 馮永華,《彰化縣美術發展調查研究—書法篇》(彰化:彰縣文化,1998),頁152。 [註3] 陳子敏,《挹香山館勉之吟草》手稿,頁41,蘇麗瑜提供。 [註4] 王耀庭(王漢英子)口述,李昭容訪問,2014年8月30日於臺北王家。 [註5] 王耀庭口述,李昭容訪問,2014年8月30日於臺北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