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蔡德芳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824-1899
撰稿者/李昭容
鹿港人,字英其,號香鄰,乳名齊沙。原籍福建泉州府晉江十四都塘東村,父文波(1788-1848)為一宿儒,卻屢試不中,遂於道光年間攜子渡臺,設帳授徒于鹿港,人稱晴軒先生;母王滿娘,其排行二子。
早年在白沙書院從廖春波(另有傳)學,與陳肇興(另有傳)有交誼。咸豐9年(1859)中恩科舉人,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他以舉人身分與貢生蔡廷元出面號召鹿港郊商和施、黃、許三大姓的族長,抽釐助餉,並任籌防局局長,與慶昌行陳要(耀)共同防禦彰化,在事件平定後被封賜五品。[註1]
同治8年(1869)孫壽銘任鹿港同知時,延聘其主講文開書院;同治13年殿試位列第三甲七十九登進士榜,以安徽即用縣任用,因故未任,光緒5年(1879)授命為廣東鄉試同考官,次年補用廣東新興縣知縣,上任後多有政績,為縣民所稱道,光緒10年丁母憂,卸知縣職。[註2]於廣東鄉試同考官期間,秉公主持,士子稱譽。任期滿後歸鹿港,再度掌文開書院與白沙書院。教導學生以經學為重,他認為經學掌民族精神,可振民風,又恐教育有所不及,故慎言行、修孝悌,以身作則希冀能教化鄉里,培育人才。[註3]
其教育事業的成功,在鹿港街上有此歌謠流傳:「本身蔡德芳(鹿港進士同治13年)、女婿林啟東(嘉義進士光緒12年)、學生丁壽泉(鹿港進士光緒6年)、後生蔡穀元(彰化縣學拔貢光緒11年)。」[註4]光緒16年(1890),他與晉江友人蔡醒甫、彰化吳德功(另有傳)、黃如許等人於彰化創設「荔譜吟社」,以拈題賦詩為活動,與南部「斐亭鐘會」、北部「牡丹詩社(臺北市)」,為當時臺灣著名詩社,其詩鐘作品曾於與會中得獎。[註5]
除了教育事業之外,參與地方建設亦不遺餘力。同治5年(1866)與陳元吉、楊祥光、世振治等倡議重修彰化元清觀,留有「極建其中用錫生靈歸福範」、「恩叨無外欽崇典禮答神光」之柱聯。[註6]同治9年倡議重修鹿港天后宮,並擔任總理之職。同治11年撰文鹿港「重造利濟橋碑記」,翌年撰文「重修鹿港天后宮碑記」。同治12年擔任山長期間,與拔貢生林淵源以彰邑為中心,訪擷節婦名單120名;此採訪延續至光緒12年(1886),由弟子丁醴澄(另有傳)任山長時,吳德功、訓導劉鳳翔等人再採擷節孝婦160名,他再度倡捐,並經臺灣府程起鶚、陳文騄、彰化縣令李嘉棠,於光緒13年允於城隍廟之東建築節孝祠。[註7]
光緒13年(1887)劉銘傳有意定省會於中部的消息傳出,彰、鹿士紳企圖為消沉的貿易起死回生,而以他為首,加上職員鄭茂松、吳朝陽、吳恩波,舉人莊士勳、黃玉書、黃煥奎(以上另有傳),訓導劉鳳翔、鄭景奇、吳鴻賓、廩生吳德功等22名士紳共同聯署「建省會於鹿港之議」,由知縣李嘉棠轉呈劉銘傳卻立遭駁復,劉回復:「直視臺灣地方只有鹿港一鎮最重,臺灣紳士亦只有鹿港最大……所有蔡德芳等稟請建省鹿港,為私忘公,應毋庸議。」[註8]
光緒14年(1888)施九緞事件發生,其與鹿港士紳往見布政使沈應奎,面稟事件實為彰化知縣李嘉棠所激。李嘉棠攻鹿港時,他秉燭危坐,達旦不寐,以安民心。後沈應奎設保安總局,被延請協辦善後事宜。[註9]
遺著不多見,目前可見有他為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和《磺溪吳氏家譜》兩書所作序文,及為鹿港武進士許肇清(另有傳)、清水舉人蔡鴻猷所撰的墓誌銘。[註10]光緒2年(1876)與貢生施家聲,獻匾「流水前身」予臺南市清水寺。亦精研易經,今泉州金井鎮岩峰村之西資岩寺尚留有其楹聯,內文為「西佛千年來福地,資生萬物灑慈心」;晉江永和鄉垵内村七寶堂楹聯「列石為屏,蹲成虎豹;横紗作案,伏盡龜蛇」,亦為他的手跡。[註11]
妻林寶娘,為鹿港林日茂郊商後人,繼室鄭合娘,共育有4子5女。長子穀元(另有傳)為彰化縣學拔貢,荔譜吟社社員;二子支欣,三子支東皆早逝;四子穀仁(另有傳),為彰化縣廩生、晉江縣學歲貢貢,曾於鹿港設教「寫心堂」,為文開書院山長及蓮社主員;長女錦鈿適嘉義進士林啟東。[註12]
〔李昭容〕

[註1] 蔡青筠,《戴案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原刊於1923年,頁12-13;戴潮春事件受封參考許達然,〈十八及十九世紀臺灣民變和社會結構〉,古鴻廷、黃書林、顏清苓合編,《臺灣歷史與文化(四)》(臺北:稻鄉出版社,2000),頁134-151。
[註2] 清華大學圖書館、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編,《清代縉紳錄集成》35卷(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頁202;《清代縉紳錄集成》42卷,頁494;《清代縉紳錄集成》44卷,頁366;《申報》1884年5月24日(第3990號)2版。
[註3] 賴熾昌纂修,《彰化縣志稿.卷十人物志》(彰化:彰化縣文獻委員會,1961),頁6。
[註4] 丁瑞鉠,《懷恩感舊錄》(作者自印,1986),頁9。
[註5] 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頁81。
[註6] 參看林文龍〈彰化元清觀祀神與創修年代〉,《彰化文獻》5(2004),頁19。又世家原為斯里蘭卡國王後代,明初出使到中國時因斯國朝廷有變而定居泉州,清代移至臺灣,乙未割臺時至白沙坑避難,今花壇仍尋得到其後代。
[註7] 吳德功,《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臺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吳德功先生全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頁191-192。
[註8] 劉銘傳,〈臺灣府行知巡撫劉銘傳批駁彰化縣紳士蔡德芳請等建省會於鹿港議〉,《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七集)(臺北:大通書局,1984),頁102-105。
[註9] 吳德功,《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臺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頁105。
[註10] 參見〈清水蔡泉成祖譜〉,陳正憲提供。
[註11] 粘良圖,〈清代泉臺名士蔡德芳〉,http://www.fjql.org/qxgj/d224.htm,2014年4月6日瀏覽。
[註12] 〈蔡氏祖譜〉,陳仕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