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吳上花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彰化 /彰化
生卒年/1893-1984
撰稿者/顧雅文
彰化人,字筱鈿,號仲簪。[註1]父汝翰,吳德功(另有傳)弟,字書功[註2],號位西,少時讀書中舉,之後因病而居家中,教育鄉里,平時勤於著作,好善布施,母丁閣。吳石麟(另有傳)為其同父異母之弟。
幼時學習漢學,後進入彰化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就讀,[註3]就學期間尚隨伯父修習四書五經。
日治時期,多次擔任地方上的委員、理事,歷任彰化同志信用組合監事、方面委員助成會評議員、遷善會評議員、彰化街協議會員、彰化街方面委員助成會監事、彰化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理事等職,[註4]亦於昭和9年(1934)至昭和10年擔任臺中州彰化市協議會員。[註5]
除了參與政治,亦關懷藝文。他所發起的文藝活動不囿於臺灣風俗,而多從日本形式。與吳蘅秋(另有傳)於昭和3年(1928)2月4日至5日間發起第一回「彰化盆松賽會」品評盆松,當時與會者眾多,有助於日本盆松的欣賞風氣。[註6]昭和6年1月,逢三大詩社之中最具批判精神的「櫟社」創立三十週年,他創作詩文紀念:
結社光陰卅載經,會文提督舊花廳。
吟哦聲歇方浮白,沿革書成變殺青。
未可桑榆嗟老境,正欣樗櫟享高齡。
箋刊十五碑鐫廿,又鑄詩鐘繼斐亭。[註7]
然其雖為櫟社成員,卻因甚少參與而遭退社。[註8]同年3月19日,邀集相關人士召開春祭會議,討論籌備春祭活動的相關事宜,決議不再演出臺灣戲,改於在祭日當夜演奏清音,並採日本祭典舉行辦法。[註9]
戰後,仍熱衷文化活動。民國41年(1952)與潘清潤等耆老紳商,請縣長陳錫卿(另有傳)向省府申請撥款補助重建孔廟。民國46年,其所編著之《孝節錄》出版。[註10]他在日治時期所作之酬答詩作和文章,散見於《大雅唱和集》、《林氏家傳》、《林耀亭翁の面影》等著。[註11]
林吳帖(另有傳),對男女平權運動頗有貢獻,戰後當選國民大會代表,又任臺中市婦女會理事長、臺灣省婦女會理事、私立中山牙醫專科學校、私立萊園中學董事,財團法人慎齋堂董事等多項職務。
妻林環結,為霧峰林楫堂之長女,兩人於大正元年(1912)10月結婚,育有1女2男,長女淑英、長男高第;次男充第,曾任彰化縣衛生局長、臺灣省政府衛生處副處長等職。[註12]
〔顧雅文〕

[註1] 周國屏等撰,《彰化市志(下)》(彰化:彰化市公所,1997),頁770。
[註2] 汝翰排行二,字書功,其弟士功早逝,連橫編纂之《臺灣詩乘》謂吳士功字汝翰為其筆誤,參見楊緒賢,〈吳德功與磺溪吳氏家譜〉,《臺灣文獻》28:3(1997.9),頁126。
[註3]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頁49;〈彰化公學校檔案(1989-1918)〉,《彰化縣中山國民小學檔案》,識別號:CSE01,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http://tais.ith.sinica.edu.tw,2015年3月22日瀏覽。
[註4]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頁49。
[註5]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吳上花〉,http://who.ith.sinica.edu.tw/s2a.action,2014年3月24日瀏覽。
[註6] 〈彰化盆松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2月6日,夕刊4版。
[註7] 〈櫟社紀念大會卽事〉,《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2月6日,8版。
[註8] 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2015年3月22日瀏覽。
[註9] 〈彰化 春祭會議〉,《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3月20日,日刊4版。
[註10] 李建緯,〈彰化儒學,為高九仞—彰化孔廟文物調查與研究〉,《庶民文化研究》7(2013.3),頁39-95;吳上花編著,《孝節錄》(1957),「鹿港文教基金會典藏臺灣詩文舊集」,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2015年3月23日瀏覽。
[註11] 陳清池編,《林耀亭翁の面影》(1938),「鹿港文教基金會典藏臺灣詩文舊集」,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2015年3月23日瀏覽;鷹取田一郎,《大雅唱和集》(1922),臺灣記憶,2015年3月23日瀏覽;莊嵩,《林氏家傳》(1939),2015年3月23日瀏覽。
[註12]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頁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