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文化人物 |
---|---|
傳主/ | 詹作舟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彰化/員林 |
生卒年/ | 1891-1980 |
撰稿者/ | 張素玢 |
詹作舟彰化中街仔人(今彰化市長壽里),本名阿川,字作舟、又字臨川;年輕時號宜園,晚年號潛園,自宅也稱潛園,又自稱潛園老人或潛園叟。父詹色,母李密。詹色曾任保正,開設布行、染布坊,為地方士紳。 自幼進入知名漢學家黃倬其的小逸堂私塾就讀,聰穎好學,成績優良,打下深厚的漢學基礎。12歲入彰化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後考上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先在臺中病院(今臺中醫院)實習,[註1]大正6年(1917)於永靖開設「生春醫院」。[註2]雖然生活拮据,但有醫德,遇孤苦貧困者常免費診療,為鄉民稱頌。 大正13年(1924),與林天爵(另有傳)及當地詩人蕭如松、陳占名、張廬山、林永盛、黃溥造(另有傳)等人,共同發起成立「興賢吟社」,[註4]並擔任詩稿抄錄的工作。常與其他詩社互動以增進詩藝,如彰化聲社、二林香草吟社、溪湖菱香吟社、霧峰櫟社等,與黃溥造擔任詞宗。 其創作時間橫跨20歲至90歲,有70年之久,恰經歷臺灣文學新舊論戰時期,作品反應出近代文學的傳統詩史。他不僅具有漢學(傳統文學)基礎,又接受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文化,除了西醫知識外,也接受了西方思潮與教育,使視野更開闊、思想更進步。 民國39年(1950),於白色恐怖時期,與詩人吳慶堂(另有傳)、黃溥造、北斗螺溪吟社社長許燕汀等人遭受拘捕,[註5]他更被誣告而入新竹監獄監禁90日,在獄中渡過60歲生日。[註6]此事令他益加憂國憂民,反映於詩作上,如〈偶作〉一詩寫道: 光復才半載,風雲變何遽,商賈多走險,背德不猶豫。物價日以騰,居奇不顧譽,貧者生計難,嗷嗷無可據。一食費十千,尚覺無下箸,閭里素封家,誰能從我語。生既不帶來,死亦不帶去,當此浩劫餘,見義肯周助。 民國43年(1954)興賢吟社重整,[註7]隔年他亦加入彰化應社。民國48年黃溥造辭世後,繼任為第二任興賢吟社社長,除了延續例會擊缽及課題外,由彰化縣文獻會主辦、各區會承辦的彰化縣聯吟會,為當時的大事,分區競賽的詩社運作,也最有鼓舞作用。任內於民國53年出版《興賢吟社後百期詩集》,民國67年出版《興賢吟社社課第三集》,同年請辭社長,由副社長賴劍門(即賴雲龍,另有傳)擔任第三任興賢吟社社長。[註8] 收錄其詩作的詩集,日治時期有《瀛海詩集》,戰後有《詩報》、《詩文之友》、《中華詩(藝)苑》等。除此之外,永靖甘霖宮、員林廣寧宮均有其楹聯。 妻王快,育有1男4女。子元雄曾任永靖鄉農會理事長。
1942
年小逸堂第二回同學會於賴和家舉行,前排右
二
詹作舟、
右三王蘭生
、
右四
楊以專
,
後排右起楊守愚、賴和、魏金岳、黃文陶 〔張素玢〕 | |
[註1] 趙水溝,《員林郡大觀》(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6),頁331-332。 [註2] 遠藤克己,《人文薈萃》(臺南:遠藤寫真館,1921),頁268。 [註3] 林柏維,《文化協會的年代》(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6),頁7。 [註4] 黃溥造,〈興賢吟社百期詩集序〉,《興賢吟社百期詩集》(彰化:員林興賢詩社,1937),頁4。 [註5] 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頁293。 [註6] 詹元雄,〈詹作舟先生白色恐怖始末記〉,收於張瑞和編著,《詹作舟全集(二)》(彰化:詹作舟全集出版委員會,2001),頁8-13。 [註7] 賴劍門,〈興賢吟社重整百期詩集前後序〉,《興賢吟社後百期詩集》(彰化:員林興賢吟社,1954),頁2-3。 [註8] 張瑞和,《員林興賢吟社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頁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