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洪以倫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芳苑 /芳苑
生卒年/1870-1925
撰稿者/李毓嵐
芳苑後寮人,字由愷,號多此生,乳名黑毛。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19世紀其祖渡海來臺,落腳於臺中大度山,數年後始遷來後寮定居。父洪緒,母陳粉。
年少時,才智過人,聰敏有加,其父特地聘師入門教授課業,奠定了漢學基礎。他詩學造詣深厚,詞賦冠絕一時,書法蒼勁有力,尤以隸書見長,可謂詩、書、文俱佳,後赴府城赴考及第。
日治後,回祖居地福建同安,進入邑庠就讀,為同安縣學生員之一。局勢穩定後回臺,先受聘至臺中教授詩詞,後回二林設帳教故鄉子弟。大正2年(1913)夥同詩友組「讀書俱樂部」,歷經5年,進而創立「香草吟社」,推許存德為社長,自任詞宗,積極推展詩學,獎掖後進。繼受聘於北斗螺溪吟社,又受聘至磺溪(即彰化),擔任麗澤會、同志青年會、白沙吟社(臺中大甲)之主講。復與吳德功(另有傳)、施梅樵(另有傳)等人創辦「崇文社」,亦曾於天公壇(今彰化市元清觀)內講授詩學,並受聘於鹿港辜顯榮府宅當家庭塾師。
洪以倫隸書格言 (彰化縣文化局線上典藏數位系統)綜觀其一生講學,除二林外,遍及彰化、北斗、鹿港及臺中等地。最讓人津津樂道者是他教學時,不論其文的工拙,但視其人筆力如何而刪改,使求學者意解心析,日趨精進,因此流風漸被。[註1]吳上花(另有傳)在〈哭洪以倫先生吊詞〉中有云:「馬融絳帳開螺林,已見新陰滿桃李,海濱鄒魯擅風流,皆出公門諸弟子。」此處螺林即指螺溪(北斗)、二林。二林聞人洪文舉曾云:「彰化地方學詩文者,莫不以以倫為由歸者,桃李盈門矣。」據說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另有傳)也是他的門生。戰後,後寮村村長曾清旺等人以為「後寮」兩字不雅,曾至縣政府要求更名,但官員認為,縣府中有5名官員是洪以倫門生,可見後寮地靈人傑,無更名的必要,此議遂罷。其門生遍及彰化之說,由此可證。
後寮村耆老洪宗欽表示:「小時候聽長輩提及先祖洪以倫的事蹟,說他是一個文秀才,不僅文學才華洋溢,富有民族觀念,而且重視道義與名節。平日生活不貪慕富貴,也不以貧賤為哀戚,布衣粗食終其一生。當他過世時,殯葬之日,親戚、家屬、門人學生前來奔喪的,數以千計。」[註2]
妻許氏,由於纏足,孫輩以「細腳嬤」稱之,生長子學石、次子學鼎(在家鄉任私塾教師)。妾顏氏,由於是回祖居地所娶,孫輩以「唐山嬤」稱之,後出家二林法林禪寺,法號釋達柔,生三子學臺(廈門大學畢業)。另有2女,長女蕊仔嫁至北斗,次女碧仔嫁至二林。[註3]
〔李毓嵐〕

[註1] 魏金絨,《芳苑鄉志.歷史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頁112;洪麗完編纂,《二林鎮志(下冊)》(彰化:二林鎮公所,2000),頁486。
[註2] 魏金絨,《芳苑鄉志.歷史篇》,頁112。
[註3] 關於洪以倫的生平事蹟,可參閱洪宗欽,〈洪以倫其人其事—兼談其子孫事略〉,收於謝四海主編,《彰化縣二林地區地方文史專輯第二輯》(彰化:二林社區大學,2004),頁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