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文化人物
傳主/黃玉書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鹿港 /鹿港
生卒年/1844-1889
撰稿者/李昭容
鹿港人,又名毓堂,字瑞符,號笏庭。先祖於康熙年間自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壁谷鄉渡海至臺,黃氏開臺祖與二世祖為邑庠生,以文風傳世,最早居於草港,至其父英祥始遷至鹿港泉州街。英祥生有4子,分別為毓慶、毓丁、毓堂及毓衡,三子毓堂即玉書。母為許密娘。
自幼孝友,家貧好學,得其祖德遺風,博精經史,弱冠時補縣學生員,於歲試時屢獲優等。光緒元年(1875)適為恩榜,年32歲赴福州鄉試,中式為舉人,得志返鄉後,仍不自傲,為人謙恭有禮,族人若有糾紛,常由他出面調解;與人相交,肝膽相照,遇有義舉常捐金相助,隨手散去,未嘗介懷。他鑽研學問不輟,又擅長堪輿之學,若得古書善本,常終日讀不倦。[註1]
光緒13年(1887)臺灣建省,他與彰邑士紳蔡德芳莊士勳吳德功吳鴻賓(以上另有傳)、鄭茂松、吳朝陽、吳恩波、黃炳奎、劉鳳翔、鄭景奇等22人上書,並附上彰化舊城來龍宿脈圖說一紙,建議劉銘傳將省會設於鹿港。[註2]此一建議未被接納,劉銘傳以鹿港地勢不佳,彰化士紳又侈然自大而批駁反對其建議,改以橋孜圖(今臺中市)為臺灣省會。
黃玉書與其妻許匏娘像( 黃奇鏘提供 )光緒15年(1889),前往北京禮部參加會試並及第為貢士,然因其弟毓衡病重,乃於春官報罷後,請停殿試告假返臺探視。由於長兄、次兄已先他而卒,故與弟感情甚篤,相互扶持;其弟於同年7月底病逝後,他亦於10月初辭世。[註3]辭世之因另有一說,或云其因參與社頭人分配祖遺之財產,當中有人誣指他裁理不公而加以毒害,遂卒於家,得年46歲。[註4]生平為貢士,因此獲敕授文林郎,晉封承德郎等職;其墓在今鹿港廖厝里澎湖厝,行人過墓前皆稱黃進士墓。
與妻許匏娘生有4子,長子秀華(號繼昌)、次子秀實(號繼輝)、三子秀榮(號繼忠)、四子秀愷(號繼慈);另有一妾王狃,養育子裔有功。子孫深受其教導影響,精通四書及古文,秀榮還曾在家設教,教導鄰里子弟讀書。黃家人於日治初期由泉州街移至牛墟頭居住,經營食鹽配運及阿片煙(鴉片煙)販賣業務,以支付大家族的開銷,後於大正14年(1925)結束專賣事業,遷回泉州街祖厝。
他授徒無數,曾任興賢書院山長。[註5]凡受其教者無不洗心革故,學生中以居泉州街的辜顯榮(另有傳)最為著稱,辜氏自8歲至20歲受教於他,習讀漢學。[註6]黃、辜兩家關係良好,辜顯榮在黃家專賣事業結束後,為報答師恩,每月送現金6圓、白米3斗,直至昭和10年(1935)妾王狃去世為止。[註7]其孫(秀榮長女)黃純與辜家三小姐註治感情好,曾就讀於辜家私塾(今鹿港民俗文物館古風樓);陳懷澄(另有傳)於辜家任漢學教師時,覺得黃純靈巧能幹,故於其12歲時即代長子陳培煦(另有傳)向黃家求親,而黃純18歲結婚時,即由辜家小姐任伴娘。[註8]
鹿港廖厝里澎湖厝黃玉書之墓 (黃奇鏘提供)昭和19年(1944)逢其100歲冥壽,其族人與清水族親黃茂林等人於鹿港舉辦祭典,由黃謀昭代表撰文祝壽,妻舅許存奏撰寫〈追悼先姊丈黃笏翁冥壽百歲祭典〉,追述其為人,讚揚科考功名,並稱讚後代及孫女婿,皆為棟樑一門。[註9]
〔李昭容〕

[註1] 〈皇清敕授文林郎 晉封承德郎己丑科進士笏庭黃府君墓誌銘〉,黃奇鏘提供。
[註2] 劉銘傳,〈臺灣府行知巡撫劉銘傳批駁彰化縣紳士蔡德芳等請建省會於鹿港議〉,《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大通書局,1987),頁104。
[註3] 黃奇鏘、黃驪珠(黃玉書曾孫)口述,李昭容訪問,2013年6月12日於臺北伯朗咖啡。
[註4] 吳文星,《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2000),頁41。
[註5] 林文龍,《彰化書院與科舉》(臺中:晨星出版社,2012),頁91。
[註6]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原著、楊永良譯,《辜顯榮傳》(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7),頁52。
[註7] 黃呈昭之手稿,〈父黃秀榮經歷 祖庶媽狃娘簡介〉,黃驪珠提供。
[註8] 陳仰止(黃玉書孫女黃純之子)口述,李昭容訪問,2007年12月7日於臺北陳宅。
[註9] 參見許存奏拜輓,〈追悼先姊丈黃笏翁冥壽百歲祭典〉。此文書由施純明先生提供,特此誌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