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政治人物 |
---|---|
傳主/ | 許嘉種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彰化 /彰化 |
生卒年/ | 1883-1954 |
撰稿者/ | 顧雅文 |
彰化北門人。父中和,母陳筆;排行第三。 幼時入書房學習漢學,明治36年(1903)畢業於臺南師範學校。[註1]畢業後,出任公職數年。先至員林公學校(今員林國小)擔任訓導(教師),明治41年(1908)至45年間先後至彰化廳總務課、臺中廳庶務課作雇員。大正6年(1917),先後於臺中廳庶務課與臺中州知事官房調停課任通譯官,4年後辭職。[註2] 在出任公職期間,亦開始從事文化運動。大正2年(1913),與黃呈聰、林篤勳、王敏川(以上另有傳)等人共同創辦彰化同志青年會,宗旨為啟迪青年、發展文化。[註3]大正11年,前往東京、上海、廈門等地視察遊歷,結識了林獻堂,遂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註4]大正12年發生治警法違反事件時,亦遭逮捕,然不久無罪開釋,據其孫婿稱,他在當時廣被譽為抗日英雄。[註5]然而翌年,以毀損彰化高女教諭(教師)之名,被禁錮數月。[註6]加入臺灣文化協會後,任協會理事、彰化支部(分部)幹部;後文化協會改組,追隨林獻堂走文化啟迪的路線,後於新成立的民眾黨擔任中央執行委員與彰化支部幹部。與林篤勳、楊宗城(另有傳)等人發起政談演說會,企圖破除民眾對於舊派的疑慮,並於彰化各地講演。[註7]
治警事件出獄紀念
照;戴帽者為迎接者,脫帽者為出獄者,許嘉種亦位列其中
(賴和紀念館提供)此後,他仍謀求臺灣地方自治之改善與文化水準的提升。昭和3年(1928),與蔡式穀等人一同拜會上山總督與豐田局長,力陳現行地方自治制度之缺失,表達民眾黨與大眾對改革地方政治的殷切期盼,官方回應卻不如預期,故決定召開「地方自治制度改革政談大演說會」。[註8]昭和10年,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地方自治制度改正」,翌年即被選為第一任臺中州彰化市參事會員,連任兩屆;昭和11至14年間,擔任四屆臺中州彰化市會議員;昭和12至14年間另擔任臺灣都市計劃委員會臨時委員。[註9] 在文化活動方面,昭和2年(1927)與友人共同成立彰化第一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及女子公學校(今彰化市民生國小)之兒童保護會;[註10]昭和5年10月,與其子許乃昌、黃呈聰、林篤勳、楊宗城、賴和、周天啟(以上另有傳)及許廷燎等人共同創辦《現代生活》雜誌。[註11]戰後,亦熱心於中文推廣。[註12] 在實業界亦有發展。大正5年(1916),與友人共創彰化同志信用利用組合,並出任理事。[註13]昭和7年(1932)再任彰化同志信用利用組合常務理事,3年後組織昭和信託株式會社,出任專務取締役(專務董事);又兼任大新商事株式會社監查役(監事)、三和水產株式會社監查役等職務,致力於地方產業開發。[註14] 妻汪梯雲,育有4男5女。長男乃昌(另有傳),畢業於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曾任臺灣新民報總執編,臺北東方書局總經理,妻黃錦繡為黃呈聰之女;次男乃邦(另有傳),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與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戰後任職臺中地方法院,因員林事件而在二二八時受通緝,後自行開業;三男乃申,九州大學醫學部畢業,返臺後任彰化鐵路醫院院長;四男乃超,臺灣大學數學系畢,在美國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後於美國執教,於南伊利諾大學退休;長女阮純,彰化高女學校畢,適彰化企業家張木挨;次女端,適洪耀堂,留學日本,在員林開設洪外科;三女秀容,適醫師林庶煌,於竹山開業;四女勉,適巫永福,日本明治大學文藝科畢,曾任《臺灣文藝》發行人,民國82年(1993)成立巫永福文化基金會,增設「巫永福文學獎」,推動臺灣文學的理論建設和創作活動;五女秀芬,適陳川鏡,臺灣大學法律系畢,為日本劍道高手,曾赴日參加劍道比賽、擔任劍道教練,後在彰化市開設南方書局。[註15]孫世楷,獲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博士學位,後於東京津田墊女子大學執教並擔任學院院長,早期從事臺灣獨立運動,曾任臺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駐日代表。 〔顧雅文〕 | |
[註1]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頁36。 [註2]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許嘉種〉,http://who.ith.sinica.edu.tw/s2a.action,2014年3月30日瀏覽;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板)》(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頁76。 [註3] 太田肥洲,《新臺灣を支配する人物と產業史》(臺北:臺灣評論社,1940),頁397。 [註4]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板)》,頁76。 [註5] 林靜竹,《臺美生涯七十年》(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頁128。 [註6] 〈八卦山事件公判開かる〉,《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9月13日,日刊5版。 [註7] 〈彰化兩派的開戰〉,《臺灣民報》,1927年9月11日,6版;〈民眾黨彰支部成立講演〉,《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3日,日刊4版。 [註8] 〈豐田長官代理約時日詳細談論〉,《臺灣民報》,1928年2月19日,3版;〈臺中州下民黨代表會議決定九日齊開政談〉,《臺灣民報》,1928年3月11日,6版。 [註9]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許嘉種〉,http://who.ith.sinica.edu.tw/s2a.action,2014年3月30日瀏覽。 [註10] 〈彰化倡設兒童保護會〉,《臺灣民報》,1927年3月6日,7版。 [註11] 〈現代生活〉,線上臺灣歷史辭典,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links_list.php,2014年3月30日瀏覽。 [註12] 〈免費國文講習會,本報彰化分社主辦〉,《民報》,1946年10月25日,4版。 [註13]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板)》,頁76。 [註14] 太田肥洲,《新臺灣を支配する人物と產業史》,頁397。 [註15] 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日刊五週年版)》(臺北,興南新聞社,1934),頁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