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 文化人物 |
---|---|
傳主/ | 陳渭雄 |
出生地/事蹟發生地/ | 彰化 /彰化 |
生卒年/ | 1899-1961 |
撰稿者/ | 顧雅文 |
陳渭雄
(
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つ新臺灣之人物
,頁
365
)彰化人,本名英方,於文壇使用「渭雄」之名。父勉齋,曾接受傳道醫學之訓練而回鄉開業;母林卜。 幼時學習漢學,爾後有志於醫術,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大正9年(1920)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19年由醫學校改制)畢業後,[註1]曾於彰化基督教醫院任職,[註2]後又赴日本之醫校進修,以優秀成績取得日本醫學士而返臺,於彰化市開設「體仁醫院」。[註3]病院建築多樓層且設計優美,在當時屬設備完善之醫院;他擔任院長,亦從事一般診療工作。[註4] 除自行開業外,亦協助院外醫務。曾兼任彰化女子公學校(今民生國小)校醫,[註5]並加入彰化醫師公會;[註6]大正13年因臺灣文化協會彰化支部成立,聯合賴和、楊木(以上另有傳)等醫師共辦義診;[註7]昭和13年(1938)、14年左右擔任彰化醫館理事。[註8] 善詩,曾參與「流連索思俱樂部」、彰化詩社「應社」、文化協會以及議會期成同盟會。流連索思俱樂部之詩作多諷刺當時的御用士紳,大正14年(1925)2月11日,《臺灣民報》刊登的24首漢詩〈紳〉即為諷喻詩。[註9]此外,與彰化「卦山吟社」也有交流,昭和5年(1930)該社第一期公募課題「詩王」,即被錄取為第十名。[註10]應社脫胎於此,為昭和14年(1939),由他與陳虛谷、楊守愚、吳蘅秋、賴和、楊笑儂、楊木(以上另有傳)、楊雲鵬、楊石華等9名彰化人士發起組成之詩社,人稱「應社九子」或「磺溪九老」。[註11]詩社在彰化市成立,社名乃取「同聲相應」之義,於小杏園首次聚會。[註12]此後,該社一年有春秋兩次的聚會,聚集地點主要在他的小杏園、陳虛谷的默園、吳蘅秋的蘅園與王克士的成源茶莊。[註13]他則繼陳虛谷、楊笑儂、楊木、施梅樵、吳上花、黃臥松(以上另有傳)、郭克明之後,為第八任社長。[註14]此外,當時應社成員多參與文化協會,他亦為文協的一員。[註15] 公職方面,昭和9年(1934)至10年擔任臺中州彰化市協議會員,昭和11年至19年擔任臺中州彰化市會(參議會)議員等職。[註16] 喜愛唱曲,[註17]民國42年(1953)元宵節,曾於小杏園之應社聚會唱平劇助興。[註18]其留存的詩作或文書作品,包括〈陳渭雄致詹作舟書信〉、〈訪虛谷於默園〉[註19]、〈默園小集(錄其一)〉、〈呈虛谷〉等,皆收於《應社詩薈》、《瀛海詩集》、《臺灣詩壇》、《潛園詩草》、《臺灣新民報》及其他文人之文獻中。[註20]過世時,臺灣古典文學家張達修為其撰寫〈晚菘:過彰有懷渭雄〉、〈渭雄先生挽詞〉、〈渭雄先生挽詞:挽聯〉等悼念文。[註21] 其兄陳朔方亦頗負盛名,為臺中體仁醫院院長。兩兄弟分別為臺中、彰化的醫院院長,亦均擔任市會議員,在臺中州一帶負有名望。[註22]妻陳蔡賽絨,東京女子職業學校畢業,育有2男6女。長男新輝,為醫師;長女湘雲;次女梨雲任學校教員;三女暖雲;四女靄雲;五女翠雲亦為學校教員;六女殿香、次男新聲。蔡氏逝後,另娶黃瑞英,為淡水石油大王黃東茂之長女。 〔顧雅文〕 | |
[註1] 〈陳英方醫師免許證下付、二十三件一括〉,《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806冊1號,1920年1月1日;〈陳英方醫師ニ對シ齒科醫業行為許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806冊7號,1920年1月1日。 [註2] 谷元二,《大眾人士錄—外地、滿.支、海外篇》(東京:帝國秘密探偵社,1941),頁32。 [註3]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4),頁518。 [註4] 原幹洲,《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つ新臺灣之人物》(臺北:拓務評論臺灣支社,1936),頁365。 [註5]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頁518。 [註6] 〈彰化醫師公會合影〉,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goo.gl/Fm0M8o,2014年12月17日瀏覽。 [註7] 林柏維,《狂飆的年代:近代臺灣社會菁英群像》(臺北:秀威資訊,2007),頁199。 [註8] 〈蘇振輝暫代彰化醫館院長 就任的話〉,賴永祥長老史料庫,http://goo.gl/hiU6Ip,2014年12月17日瀏覽。 [註9] 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7),頁233。 [註10] 〈翰墨林〉,《臺南新報》,1930年5月15日,6版。 [註11] 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233。 [註12] 張瑞和,《潛心養晦期無事園菊叢開合有詩:永靖詩醫詹作舟》(臺北: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2001),頁104。 [註13] 〈應社〉,http://www.yces.chc.edu.tw/arts/pd/m4-2.htm,2014年12月17日瀏覽。 [註14] 施懿琳,〈日治中晚期二世文人的詩社活動與作品特色—以彰化「應社」為分析對象〉,《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頁313-361。 [註15] 陳君愷,《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頁147-148。 [註16]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陳英方〉,http://who.ith.sinica.edu.tw/s2a.action,2014年12月17日瀏覽。 [註17] 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233。 [註18] 施懿琳,〈日治中晚期二世文人的詩社活動與作品特色—以彰化「應社」為分析對象〉,頁341。。 [註19] 陳渭雄的〈訪虛谷於默園〉一詩,對於這座建造於日治時期的默園,其建築之美、林園之盛與遠離市囂的幽靜獨立,以「海隅淨土」來推崇,而對默園主人陳虛谷,也有「林下高風」的讚嘆。呂興忠,〈訪虛谷於默園〉,《自立晚報》1993年3月10日,19版。 [註20]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goo.gl/cbaWXL,2014年12月17日瀏覽。 [註21] 張達修,〈1:晚菘(2) 1:過彰有懷渭雄〉(1961),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88/58.html,2014年12月17日瀏覽;張達修,〈1:渭雄先生挽詞(1)〉(1961),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88/3f.html,2014年12月17日瀏覽;張達修,〈1:渭雄先生挽詞(2) 1:挽聯〉(1961),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88/40.html,2014年12月17日瀏覽。 [註22] 原幹洲,《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つ新臺灣之人物》,頁365。 |